-
“限塑令”再升级为“白色污染”寻找“绿色方案”
2020/2/12 10:12:04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近年来,随着外卖和快递行业的飞速发展,外卖塑料餐具、快递塑料包装膜、一次性塑料袋等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占比重日渐增加。塑料制品小巧又轻便,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导致近年来,随着外卖和快递行业的飞速发展,外卖塑料餐具、快递塑料包装膜、一次性塑料袋等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占比重日渐增加。塑料制品小巧又轻便,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导致“白色污染”卷土重来。
据了解,塑料不易被分解,如不加以回收,它将在环境中变成污染物永久存在并不断累积。相关数据显示,仅塑料袋这一种塑料制品,每年人均使用200个以上,如果通过垃圾填埋,需要100~400年才能降解。
今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工作作出部署。《意见》提出了积极应对塑料污染,有序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积极推广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替代产品,增加绿色产品供给,规范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建立健全各环节管理制度,有力有序有效治理塑料污染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绿色产品产能进一步扩大
实际上,自2008年6月我国就开始施行“限塑令”,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
数据显示,从2008年至2016年,我国超市、商场的塑料购物袋使用量普遍减少2/3以上,累计减少塑料购物袋140万吨左右。
记者查阅资料获悉,此次制定的一次性塑料制品减量替代方案与之前的塑料污染治理政策大有不同。
《意见》提出,在塑料污染问题突出领域和电商、快递、外卖等新兴领域,将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塑料减量和绿色物流模式。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意见》在协同性方面,既提出了禁止、限制类的管制要求,也明确了推广应用替代产品和绿色产品,培育优化新业态新模式,加强规范回收和处置等系统性措施。
《意见》也充分考虑了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在各地区各行业的复杂性,分步骤、分领域积极稳妥推进塑料污染治理整体工作。《意见》将新兴领域作为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比如明确电商、外卖领域平台企业加强绿色管理主体责任,要求强化对平台入驻商户管理,制定一次性塑料制品减量替代实施方案,并向社会发布执行情况。鼓励创新商业模式,推广应用可循环包装、商品物流一体化包装,建立可循环物流配送器具回收体系。
记者注意到,全球连锁快餐巨头麦当劳在“减塑”和推动绿色包装方面也早有行动。麦当劳中国门店在2007年就开始率先提供纸制外卖袋,10年来累计减少超过20亿个塑料袋。此外,所有餐厅还更换了麦旋风塑料杯、调整了刀叉尺寸,以减少塑料的使用。
一位餐饮业人士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推动“减塑”在全球都是大势所趋.对于企业而言,此次《意见》出台了更详尽的细则,提高国内餐饮行业有效提供可降解餐具的使用率,对于餐饮行业在“减塑”方面有了明确的方向。
此外,有专家表示,在产能方面,《意见》里面也进行了规定,要突破标准标志的推广,包括税收政策的执行,像一些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等措施,使绿色产品的产能进一步放大。
可降解材料应用前景广泛
塑料按照降解方式可分为不可降解塑料和可降解塑料。可降解塑料是指各项性能可满足使用要求,在保存期内性能不变,而使用后在自然环境条件下能降解成对环境无害物质的塑料。
受益于全球“限塑”“禁塑”,可降解塑料需求增长迅速,未来替代空间巨大。
我国为进一步规范可降解塑料制品市场,近年来不断出台政策对包括生物降解塑料在内的可降解产品进一步规范。2004年,全国人大通过了《可再生能源法(草案)》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鼓励再生能源、生物质能的利用和降解塑料推广应用;2008年颁发的“限塑”阶段,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禁塑”;自2014年以来,吉林省、河南省、海南省先后出台“禁塑令”,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制品。
此次《意见》提出,推广应用替代产品和模式。在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推广使用环保布袋、纸袋等非塑制品和可降解购物袋,鼓励设置自助式、智慧化投放装置,方便群众生活。在餐饮外卖领域推广使用符合性能和食品安全要求的秸秆覆膜餐盒等生物基产品、可降解塑料袋等替代产品。
《意见》还提出,要按照“禁限一批、替代循环一批、规范一批”的思路,推进三项主要任务。一是禁止生产销售超薄塑料购物袋、超薄聚乙烯农用地膜。禁止以医疗废物为原料制造塑料制品。全面禁止废塑料进口。分步骤禁止生产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签、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分步骤、分领域禁止或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塑料制品、快递塑料包装等。二是研发推广绿色环保的塑料制品及替代产品,探索培育有利于规范回收和循环利用、减少塑料污染的新业态新模式。三是加强塑料废弃物分类回收清运,规范塑料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开展塑料垃圾专项清理。
中国塑协降解塑料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工商大学教授翁云宣表示,超市里面可以用纸袋、布袋来替代。在餐饮行业,可能采用一些可降解的食品包装、餐饮具。吸管也可以用像聚乳酸吸管、纸吸管这些来替代。
在采访中,有企业向记者反映,加强替代产品应用仍存在一些难点。比如部分塑料制品的替代技术还不成熟,替代成本较高,难以大面积投放。
目前,国内禁塑试点省市仍然较少,导致国内生物降解塑料消费需求市场仍然不大。
但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通过的中国生物降解塑料产量及进出口市场进行测算,2018年,中国生物降解塑料消费需求市场约为4.2万吨,同比增长13.5%。
可降解塑料方向研究员臧文苑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目前可降解材料的应用还比较有限,存在降解效果有待提高、材料本身性能有待完善等不足,但我国对于可降解塑料消费需求在逐渐增加,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必将推动其研发和扩大其应用,因此可降解材料在未来的材料领域有着极大的发展潜力。
对于未来的降解材料要注意:第一,提高降解效果,应重点关注材料的降解助剂或添加剂研发,增加各助剂间的组合协同作用,实现降解速度和降解时间的精确可控;第二,以天然高分子材料为原料制备可降解材料并进行适当改性,培养改良适宜降解塑料的微生物,利用生物技术如基因工程等提高生物的分解能力,实现可降解材料的零污染降解;第三,开发复合型降解材料,致力于使用多种不同性质的原料,减少单一降解材料导致的材料性能缺陷;第四,优化生产工艺,提高加工设备的生产效率以降低生产成本,尽早实现可降解材料的工业化生产,形成产业链。臧文苑表示。
《意见》指出,要完善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支撑保障体系。一是将塑料污染防治纳入相关法律要求,及时制定完善相关法规制度和标准。二是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加大对塑料制品减量、替代产品推广、新型模式培育、回收利用处置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三是强化科技支撑,加大塑料污染环境风险评价、替代产品技术研发等攻关力度。四是加强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严格落实禁止、限制生产、销售和使用部分塑料制品的政策措施。推行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依法查处相关违法违规行为。(记者 刘昱汝)
转自:中国产经新闻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疫情之下,中部经济呼唤政策倾斜
- 下一篇:北森无接触招聘,助力企业共抗疫情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