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路资金加速涌入“解渴”重大项目
2020/3/21 9:18:01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当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密集部署推进重大投资项目开工复工。伴随重大项目的渐次启动,如何满足资金需求的问题也提上日程。连日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提速、中央预算内投资接连加码。当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密集部署推进重大投资项目开工复工。伴随重大项目的渐次启动,如何满足资金需求的问题也提上日程。连日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提速、中央预算内投资接连加码。与此同时,为解资金之“渴”,多地纷纷设立专项融资资金,支持重点项目建设。
业内指出,在推动多路资金“输血”重大项目的同时,要强化“资金跟着项目走”,选准有效投资项目,把资金切实投向补短板、新基建等领域。
专项债和中央预算内投资加速输血
3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重大项目开复工作出部署,要求抓紧帮助解决各类所有制重大项目建设中的用工、原材料供应、资金、防疫物资保障等问题,推动各地1.1万个在建重点项目加快施工进度。加快发行和使用按规定提前下达的地方政府专项债,抓紧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督促加紧做好今年计划新开工的4000多个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加强后续项目储备。
作为积极财政政策重要发力点的地方政府债券,进入3月以来发行明显提速。地方债尤其是专项债的发行和使用提速,将为不断扩容的投资规模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撑。中诚信国际报告显示,截至3月13日,2020年新增专项债累计发行9647.92亿元,新增一般债累计发行3381.04亿元,分别占提前下达额度的74.79%、60.59%。此前,财政部分两批共提前下达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8480亿元。中国国际期货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汤林闽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预计3月地方债发行规模达到7000亿至8000亿元,迎来年内又一个高峰。
中央预算内资金也接连加码。记者从国家发改委网站获悉,仅3月以来,国家发改委就接连下达三批中央预算内投资,分别是3月17日安排2020年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资金29.4亿元,预计将带动总投资超过140亿元;3月16日下达“十三五”公共体育普及工程2020年第一批中央预算内投资,共安排中央资金24亿元;3月13日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资金,支持22个省(区、市)开展老工业城市更新改造,支持项目190余个。
国家发改委投资司副司长刘世虎17日表示,将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抓紧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加大对疫情重灾区应急医疗救治设施、隔离设施等传染病防治急需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同时,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抓紧准备专项债券项目,支持有一定收益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
专项应急融资加速落地
记者3月18日获悉,为深入开展疏解治理投资“堵点”专项行动,提高项目前期工作效率,加快项目落地、稳定投资运行,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向1000个已进入前期工作阶段、尚未开工的项目,发出前期工作问题调查函。调查函覆盖各地不同类型项目,重点征询了解相关地方增设审批事项、环节,审批手续耗时较长、审批程序不合理等影响项目推进的堵点、难点问题。
地方层面,为加快项目进度、解资金之“渴”,多地正纷纷设立专项融资资金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投资增长对经济平稳运行的关键支撑作用。
3月17日,陕西省发改委消息显示,该省1200亿元“防疫情,促复工”应急专项融资对接工作加快推进,截至3月10日,国家开发银行陕西省分行、中国进出口银行陕西省分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陕西省分行已与979个项目展开融资对接,涉及融资需求2035.73亿元。
郑州市发改委也先后联合河南省农发行、国开行设立“补短板稳投资应急专项”,加大对重点领域企业、补短板重大项目的融资支持力度,目前已初步确定155个符合贷款融资条件的项目,总投资3076亿元,融资需求1161亿元。
湖南省发改委与国开行湖南分行等金融机构建立的500亿元左右稳投资补短板强动能专项,对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暴露出的公共卫生防疫、应急管理和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项目,以及提升核心动能的重大产业、科技创新等项目重点支持,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给予利率优惠。
在进一步强化金融服务和配套支持的同时,从中央到地方更加注重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例如,3月16日发布的《深圳市2020年政府投资项目计划》提出,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打破行政垄断和市场壁垒,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城市补短板基础设施建设。贵州省发改委3月13日印发通知称,组织筛选了2020年贵州省1000个重点民间投资项目,计划年度完成投资2010亿元,将进一步放宽民用机场、油气勘探开发、医疗、教育等多个领域市场准入。
须强化“资金跟着项目走”
“基建项目融资问题一直是制约基建投资增速的重要环节,应进一步拓宽渠道。”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范若滢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建议进一步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并强化对基建项目的支持力度;更大程度上发挥政策性金融作用,通过专项建设基金等措施对重大基建项目进行支持;灵活安排融资模式,提高民间资本和外资长期资本参与基建项目的热情,建立分层次的项目投融资对接机制,在下调资本金比例基础上,逐步将资本金比例的决定权更多地交给市场;鼓励商业金融机构通过债权、股权、资产支持计划等多种方式,解决投资项目资金压力较大问题。
业内指出,在央地多措并举推动多路资金“输血”重大项目的同时,要强化“资金跟着项目走”,选准有效投资,而不是大水漫灌。
在范若滢看来,要坚持经济结构优化、动能转换、产业升级的发展方向,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基建进度,为新技术、新产业发展提供保障。围绕补短板、强弱项,重点布局公共服务和应急保障谋划项目、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项目、绿色环保和生态治理项目等。各地方政府要充分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与产业结构特征,发展一批具有区域特色与优势的项目。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和传统基建相比,新基建呈现更为明显的市场化特征,为此要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尊重市场主体的投资自主选择,政府顺势而为。“在新基建的资金来源上,除了发挥政府投资的作用,也要灵活地调动民间投资、长期外资等多方资金参与。”范若滢表示。(记者 孙韶华 王璐)
转自:经济参考报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