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进口冷链食品追溯管理平台上线运行
2020/12/3 10:49:15 来源:广州日报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据新华社电 记者2日从市场监管总局获悉,全国进口冷链食品追溯管理平台建成并上线运行,目前接入平台试运行的9个省(市),冷链食品首站进口量占全国90%以上。据介绍,该平台据新华社电 记者2日从市场监管总局获悉,全国进口冷链食品追溯管理平台建成并上线运行,目前接入平台试运行的9个省(市),冷链食品首站进口量占全国90%以上。
据介绍,该平台基本实现从海关入关到生产加工、批发零售、餐饮服务的全链条信息化追溯,可在线上排查、精准管控、现场处置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市场监管总局1日召开加强进口冷链食品追溯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各省(区、市)市场监管部门优化完善省级平台,加快与国家平台的数据对接,指导督促生产经营者及时准确上传货物来源、去向、数量、位置等关键数据,确保“来源可查、去向可追”,出现异常情况时,能够“一键排查、迅速定位”,为疫情防控争取宝贵时间。
会议要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对食品进口商、生产经营企业、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商场超市、生鲜电商、餐饮企业等进行全面排查,企业自建冷库、第三方冷库年底前实现全覆盖备案。严格进口冷链食品从口岸到境内生产、流通、销售全程防控,没有检验检疫证明、没有核酸检测报告、没有消毒证明、没有追溯信息的,不得上市销售。加大对来源不明、相关票据不全的进口冷链食品查处打击力度,指导生产经营者对进口冷链食品实行专用通道进货、专区存放、专区售卖。
进口冷链产品从业人员
如何做好自我防控?
据新华社电 11月30日,青岛市下辖的胶州市对进口冷链产品“应检尽检”人员进行定期例行核酸检测时发现1例无症状感染者,该无症状感染者在青岛锦宜水产有限公司从事搬运及消杀工作。此前,天津、大连等地曾出现过冷链产品装卸、搬运人员感染新冠肺炎病毒。
为何进口冷链产品装卸工等时有“中招”,成为疫情防控风险点?天津市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何鹏曾表示,进口冷链产品成为新冠肺炎的感染主要来源之一,冷链装卸人员属于高风险人群。
某冷库负责人介绍说,“虽然他们都穿戴着防护服、口罩和护目镜等,但工人长时间体力劳动会出汗,护目镜容易起雾,且在劳作过程不可避免地要擦汗、擦拭护目镜或整理口罩,存在感染风险。”
针对多名进口冷链产品装卸工“中招”等问题,多地推出相关措施,对进口冷链产品从业人员“应检尽检”。
11月16日,天津市防控指挥部印发管理规范,要求全部冷链食品从业人员需每7天到有资质的医疗机构、疾控机构或第三方检验机构进行1次核酸检测。
12月1日,北京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介绍,北京已明确要求严格对冷链食品环境和从业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共同居住者也应纳入“应检尽检”范围。
此外,进口冷链产品从业者也应提高自身防范意识。青岛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姜法春说,在个人防护方面,进口冷链产品从业者必须穿戴好口罩、手套和工作服,三者缺一不可,而且工作服要定期消毒。从事进口冷链产品装卸等工作的人员,还要穿戴专业的护目镜和防护服。
福州
进口冷链食品须 开具“两证”才可通行
据新华社电 福州市人民政府日前发布公告称,自12月3日起,将在马尾区设立市级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从福州各口岸入境的进口冷链食品必须统一进入集中监管仓,经抽样核酸检测和预防性消毒合格后,取得《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合格证明》和《消毒证明》方能出库。
据规定,进入集中监管仓的进口冷链食品,将纳入食品安全“一品一码”信息追溯管理,货主单位在取得“两证”后,应按要求上传“两证”等进口冷链食品溯源数据。
青岛
拉网式摸排进口冷链 食品加工企业和冷库
据新华社电 在一名进口冷链从业者被确定为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后,青岛市对进口冷链食品加工企业和冷库开展拉网式摸排,对全市进口冷链食品从业人员进行核酸检测,48435人已全部完成采样,已出结果48315人,全部为阴性。
青岛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陈万胜2日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青岛市1日对进口冷链食品加工企业和冷库开展了拉网式摸排,对疫情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不按规定检测消毒、未按规定做好人员防护的一律停业整顿。
截至11月30日,青岛市共消杀进口冷链食品146柜,合计3513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