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制造业PMI创三年新高 稳健货币政策或仍将是主基调
2020/12/7 11:36:18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中国制造业景气程度继续提升。 11月30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2.1%,比上月上中国制造业景气程度继续提升。
11月30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2.1%,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连续9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并创2017年10月以来新高。
这一走势与财新中国制造业PMI一致:12月1日公布的11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升至54.9,高于10月1.3个百分点,也创下2010年12月以来的最高值。
而经济正常化节奏加快,制造业供给、需求复苏同步加速,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双双录得十年来最高值。
受访经济界专家认为,11 月官方和财新制造业PMI 双双表现强劲,表明11 月国内经济(尤其是制造业)环比复苏势头向好,并预计短期内制造业PMI有望维持在积极扩张区间。在政策上,稳健货币政策或仍然是主基调。面对跨年资金需求,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央行可能将通过“MLF(中期借贷便利)+逆回购”的组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大中小型企业景气度均回升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不同类型企业景气度全面回升且均位于临界点以上,尤其是小型企业PMI 还回归荣枯线以上: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53.0%、52.0%和50.1%,高于上月0.4、1.4和0.7个百分点。
调查结果显示,本月小型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有所改善,反映资金紧张的小型企业占比为42.3%,低于上月2.6个百分点,是今年以来的低点。 就此,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解读时说,这表明前期出台的助企纾困以及针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扶持等政策措施效果显现。
不仅官方制造业PMI中有反映,据报道,经济正常化节奏加快,制造业供给、需求复苏同步加速,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双双录得十年来最高值。企业普遍反映,产量增长的原因是新订单增加,以及年初因疫情造成的影响进一步得到修复。
民银智库宏观分析师王静文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与官方制造业PMI相比,财新PMI的回升幅度更大,而且绝大多数分项指标均在荣枯线以上回升并创多年新高,只有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从10月的近期高点回落,但仍高于长期均值。”
王静文还表示:“通常来说,财新制造业PMI的样本以中小企业居多,这也显示出随着经济内生复苏动力增强,更多的中小企业已经受到经济景气带动,经营状况明显好转。”
渣打银行对全国逾500家中小企业开展的月度中小企业调研最新一期数据也显示,11月中小企业经营活动持续扩张。11月渣打中国中小企业信心指数(SMEI)由10月的52.6略升至52.9。其中,在SMEI三个分项指数中,中小企业“经营现状”和“财务状况”指数均与10月持平在53.1,“未来三个月预期” 指数较10月上升0.7个百分点至53.3.11月数据表明接近年底,后疫情时代下的中国经济延续复苏势头。
国家统计局11月30日公布的数据也显示,1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2.1%、56.4%和55.7%,高于上月0.7、0.2和0.4个百分点,三大指数均位于年内高点,连续9个月高于临界点,显示中国经济继续稳定恢复。
就此,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11月制造业与非制造业相关数据边际均向好,综合PMI产出指数也再创2017年10月以来的高点,显示我国宏观经济维持积极修复态势。当月国内需求端加快修复对生产端形成有效支撑,经济修复动能正在向消费端良好切换;外需方面,北半球入冬以来发达经济体疫情防控压力升级,中国制造在全球出口中的重要性再次提升,此外美国大选不确定性逐渐消退、疫苗研发释放出积极信号、年底海外节假日集中到来,海外需求上升对国际贸易同样形成正面作用。
由此王青预计,“短期内制造业PMI有望维持在积极扩张区间,非制造业PMI在建筑业相关指数支撑下,将大概率处于高位景气状态。”
货币政策保持稳健或仍是主基调
11月26日,央行发布了《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被业界视为是下阶段货币政策的“风向标”。
对于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报告》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更好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更加注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根据宏观形势和市场需要,科学把握货币政策操作的力度、节奏和重点,既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不让市场缺钱,又坚决不搞“大水漫灌”,不让市场的钱溢出来。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梁斯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稳健的货币政策依然是主基调,确保流动性合理充裕,防范流动性短缺是金融机构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基础。但同时也要做好风险防范,不搞‘大水漫灌’,避免流动性过多推升杠杆率。”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相比于中长期流动性短缺,目前短期流动性比较充足,临近年底,财政支出将加快,市场流动性压力可能会因此而有所缓解。面对跨年资金需求,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央行仍将通过“MLF+逆回购”的组合保持短期和中长期的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政策保持稳健成主基调。
记者注意到,在特殊之年剩下不到一个月,央行近期频频在公开市场进行操作。
12月2日,央行发布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此前的12月1日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2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尤其是MLF操作打破惯例引发市场的关注,11月30日,人民银行开展2000亿元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15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数据显示,11月30日至12月6日这一周央行公开市场将有4300亿元逆回购到期。
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MLF已形成每月15日操作的惯例(遇节假日顺延),可以为20日的LPR报价提供参考。因而央行此次MLF的操作让市场略感意外。(谭志娟)
转自:中国经营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制止餐饮浪费 食堂责无旁贷
- 下一篇:国资委:中央企业要全力以赴实现“两个力争”目标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