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行业竞争加剧 市场持续整合小企业或被挤出
2020/12/17 10:09:17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受疫情影响,线上线下教育可谓冰火两重天。进入后疫情时代,线下教育已经开始逐步复苏,经过今年的洗牌,“活下来”的教育机构竞争也愈发激烈。 近日,精锐高端辅导宣布联合哈佛和北受疫情影响,线上线下教育可谓冰火两重天。进入后疫情时代,线下教育已经开始逐步复苏,经过今年的洗牌,“活下来”的教育机构竞争也愈发激烈。
近日,精锐高端辅导宣布联合哈佛和北大的相关教育资源推出集升学规划、学科辅导、学习能力培养为一体的全新VIP升学辅导课程。
精锐高端辅导CEO张熙曾公开表示,教育行业竞争在不断加剧,需要更强的差异化才能在市场中更好的生存,所以精锐聚焦1对1升学辅导赛道。
“教育是周期性的,线下1对1升学辅导需求一直存在,存在一定的用户群体,需求比较稳定。”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陈礼腾则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竞争加剧差异化才能“活下去”
据了解,目前,精锐集团旗下精锐高端辅导在北上广深等47座重点城市设立了超过480家校区。
精锐高端辅导最新发布的2020财年第四季度季报显示,公司第四季度净营收为10.11亿元,环比增长35.7%;新签学生总数达17325人,环比上升79%,纯1对1辅导的月均在读学生数环比上升14.8%。
不难发现,受疫情冲击严重的线下教育正在逐步回暖。
据沙利文合伙人、董事总经理贾庞介绍,得益于K12课后辅导领域渗透率的提升以及全科辅导的普及,2015到2019年,整个中国K12课后辅导领域的增速达到14%。而从行业的整个增长来看,中国高端的K12课后辅导的行业增速要快于整体的K12行业增速,超过了15%。
他还表示,在今年疫情的影响下很多K12课后辅导线下服务体系受到了重击,但随着国内对于新冠疫情的有效控制,预计在2021年,整个中国的K12课后辅导行业的规模将恢复至疫情发生前的水平。
沙利文研究报告显示,受益于课后辅导渗透率的增长和全科辅导的普及,中国K12课后辅导市场整体规模保持快速增长。2020年,疫情下的线下K12课后辅导开启线上线下融合(OMO)模式,削弱了疫情影响。2021年,预计K12课后辅导将恢复至疫情前水平。未来,中国K12课后辅导市场收入将保持双位数增长。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和不可回避的升学压力成为高端K12课后辅导市场增长的持续动力。
据悉,1对1市场高端教育的市场规模至少是2500亿元,整个1对1市场规模更高,至少有三四千亿元。精锐高端辅导CEO张熙曾公开表示,国内的K12已经是红海市场了,行业度过了萌芽期逐渐成熟,这个阶段比拼的是产品力,深耕1对1升学辅导市场、重塑高端品牌形象,才是精锐高端辅导的竞争优势所在。
伴鱼创始人兼CEO黄河也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教育企业竞争的核心点都是教育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当前的教育赛道已呈现规模化增长,因而主要竞争力体现为健康规模化增长的能力,包括企业的产品能力、系统能力和团队能力。
他还提到,在这三种竞争力中,其中产品能力处于冰山之上,用户及外界可通过产品看到感知到,系统能力和团队能力处于冰山之下,其中团队能力是隐于冰山下的底层实力。
市场持续整合小企业或被挤出
今年以来,随着在线教育行业的发展,行业在加速整合。线上机构为了抢占市场陷入烧钱的怪圈,而线下机构受疫情影响,有的倒闭,有的则在加速改革。
近日,Fastdata极数发布研究报告指出,2020年在线教育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K12在线教育也直接受益于后疫情时代的增长红利,2020年10月K12在线教育活跃用户达2.02亿人,同比增长44.2%。我国3-18岁的适龄儿童与青少年达到了2.61亿人,K12教育目前用户群体巨大,行业用户规模仍然具备增长潜力。
“在线教育不断发展也倒逼线下机构转型,将用户进行线上转化。”陈礼腾还表示,面对在线教育的冲击,线下机构一是转型发展线上教育,二是打造区域性特色教育,线上教育普遍标准化,不同地区教育有所偏差,可以结合当地教育特色打造教育模式。
实际上,正因为K12广阔的市场空间,不管是在线教育还是线下机构,都在各个细分领域各施其能。
贾庞还表示,随着消费者教育和市场下沉,K12课后辅导的学生人数渗透率持续增长,技术机构、产品和服务内容与流程的不断完善为客单价的持续提升奠定了基础。
因此,他认为,高端K12课后辅导市场未来市场将持续整合,定制化服务快速增长更多优质内容和服务带来课时单价提升,技术驱动行业发展等。头部企业的业务模式正循环,如发展OMO技术进步带动行业进入壁垒提高,小规模企业被挤出,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消费者愿意为优质的教育支付更高的价格更高的教研、硬件投入提升教学质量,优质K12课后辅导价格提升将超过成本增长。
还有券商分析师表示,K12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寡头企业尚未出现,中小型机构数量较多且更替极快,预计未来行业会不断出现并购、重组和淘汰事件,个别运营较好的企业有望成为行业巨头。(李春莲)
转自:证券日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中国经济乘风破浪稳健前行
- 下一篇:北京:要加强婚宴、宴席等群体性聚餐活动的防控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