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年的供销社走出数字化“复兴”之路
2020/12/29 17:41:15 来源:人民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8:30,“DING”的一声,黑龙江省木兰县五棵树村村民周东庆的手机如期弹出一条关于玉米行情的信息,点进去可以看到当天黑龙江省绥化市乃至全国上百个地区的玉米价格。两个月8:30,“DING”的一声,黑龙江省木兰县五棵树村村民周东庆的手机如期弹出一条关于玉米行情的信息,点进去可以看到当天黑龙江省绥化市乃至全国上百个地区的玉米价格。
两个月前,40多岁的周东庆通过钉钉加入了“龙江乡村供销平台”组织,平日里除了用来了解土地流转信息和粮食买卖价格,也能直接购买化肥、种子等农资,有时会在上面听农业专家网络授课,日常需要米面粮油也可以在这里购买。“记忆中,供销社能提供的服务在这里都能找到,但这个平台又有点不一样——不用出门、不用进城,打开手机就能下单买卖。”
1949年,在黑龙江这篇广阔无垠的黑土地上,诞生了中国第一家省级供销社——黑龙江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下称龙江供销社),它也是龙江乡村供销平台背后的主体单位。
成立71年以来,龙江供销社和全国大多数供销社一样,经历了大起大落,它曾在计划经济时代,成为全省农业经济的坚实砥柱,也在改革开放大潮的冲击下,经历过门可罗雀的失落。直到2015年之后,国家把供销合作定位为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托,要求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更好地服务三农,包括龙江供销社在内的多地供销社才“苏醒”过来。
如何找到自己的新价值,是当今时代留给全国各级供销社的新命题。“开放办社,打造服务‘三农’(农村、农业、农民)的综合性平台,这才是新型供销社。”龙江供销社高层领导认为,新型供销社只有依托数字化技术创新和平台建设,从提供线下单一服务,向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转变,将所有为农服务的资源整合到数字平台上,成为为“三农”提供综合服务的新纽带,才能以新的面貌“重新回归”。
最下沉的组织,打通乡村最后100米
冬天的兰西县,平均气温低至-20℃。2019年,兰西县供销主任邱显瑞刚接任的时候,办公楼已经四年没有供暖了,全社上下不足十人,县供销社已经是“半瘫痪”状态,乡村驻点网络也已“名存实亡”。
这种状况代表着多个省份供销社系统的现状——基层网络不完整,不及往日有活力,渐渐被老百姓遗忘。
龙江供销社始建于建国前,是中国最早成立的省级供销合作社组织。尤其在计划经济年代,供销社是农民眼中的“百货商场”,对于沟通城乡物资交流,活跃农村经济,起着关键作用,在上个世纪50年代-70年代的农村,创造了巨大的产值。
“那个时候好东西都在那儿。”周东庆回忆,农村最热闹的地方就数供销社,能在供销站工作也是令人羡慕的职业,针头线脑、烟酒副食日用杂货品全部凭票供应,农民种地用的农药化肥也都到供销社采买。
然而在市场经济大潮下,供销社管理体制僵化,越来越不具备竞争优势,一度沉沦,经济效益渐渐变差,市场份额被不断蚕食,基层社一度连续12年总亏损。
但是供销社留下了非常宝贵的“遗产”,即建立了庞大且完善的五级供销社网络,把服务触角延伸到了村屯。“邮政和银行也只布局到乡一级。”龙江供销社的高层领导说,放眼全国,供销社是唯一能够把服务网络下沉到村屯的组织,即最基础的涉农单位,打通了乡村的“最后100米”。
在政府部门看来,供销社具有“扎根农村、贴近农民,组织体系比较完整,经营网络比较健全,服务功能比较完备”等特点,被寄予深化改革、服务“三农”的厚望。2015年,中国政府网公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该《决定》要求供销合作社更好地履行为农服务职责;推进供销合作社基层社改造,密切与农民的利益联结;增强服务“三农”的综合实力。
“基于数字技术,激活供销体系”
在计划经济时代,供销社是农民的大管家,也是农业的大枢纽,不仅能帮农民买东西,也卖东西,将农民的农副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乃至国外。然而时代不同了,现代农业生产环节更为复杂,供销社也有下属农资、电商、金融产业,但无法满足所有服务需求。
“开放办社才是新型供销社。”龙江供销社高层领导说道,要将所有为农服务的资源整合到“龙江乡村供销”平台上。“我们搭好台子,做好服务,把他们都拉上来。”
搭台子需要好帮手。龙江供销社全省上下1500人,遍布12个地级市和1个地区,想要高效管理、有效服务,急需数字化工具抓手。
龙江供销社找到钉钉,希望打造出服务“三农”的,集电商、资讯、社交于一体的“超级平台”。“我们想基于数字技术,激活供销体系,同时基于供销社合作属性和开放办社原则,将供销社系统内外的相关企业等为农服务机构嵌入进去,将农村中从事农业生产及经营的组织及个人有效对接和组织起来,并结合淘宝和天猫等电子商务、普惠金融相关服务,让‘数字龙江供销平台’成为服务三农群体的综合服务平台,打造出供销数字化转型的标杆。”龙江供销社高层领导说。
合作的第一步,就是先把人和业务拉上来。钉钉为龙江供销社搭建了线上组织架构,贯通省市县乡村五级同层及社属企业机构,一键直达联系人。目前,龙江供销社上下以及子公司等近4000人都活跃在供销钉钉平台上。供销集团及下属企业、各级供销社联合社、开放办社新加入机构也在陆续加入,形成高效协同的沟通网络。
龙江乡村供销平台的钉钉工作台(受访者供图)
同时,龙江乡村供销平台在工作台设置了八大板块,承载了农资下行、农产品上行、农技服务、金融服务、原粮服务、电商培训、再生资源回收、农牧服务的功能。试点地区逐步依托钉钉在“龙江乡村供销平台”上开发搭建应用。周东庆和他所在的合作社,已经开始使用平台,参与和见证供销社的“重启”了。
整合各路资源,重搭基层网络
兰西县是龙江供销社开展数字供销转型的第一批试点地区,不过沉寂许久,“重启”需要充分准备。
杨永泽经营着兰西县最大的超市,超市后面还有个1000多平方米的仓库,刚刚被纳为兰西县供销社基层网点之一。他向记者介绍,以前超市生意好的时候,每天营业额能有5万元,最差的时候降到不足1万元。“人都走光了,以前村里180多户(意味着约500多人),只剩下136人。”杨经理指着远处的街道说,过去一整条街都是饭馆和商铺,现在全都倒闭了。
兰西县盛产筋饼、小笨鸡、大鹅、粘豆包、干菜,现在邱显瑞天天都在琢磨,如何能通过龙江乡村供销平台,进一步打通电商链路和物流网络,将兰西县农产品包装为统一的品牌,把这些“好农货”带向全国。
刚接手时,兰西县供销社还是个“空壳子”——没有仓库、物流落后、基层网点缺失——没钱没人没资源。“方法总比办法多,我一个人干不成的事,就去找合作伙伴。”邱显瑞脸上透着自信的神情。
首先,兰西县供销社找到农业银行“搭伙”,把POS机装到村民家门口的超市里,村民能直接刷取社保卡资金买东西,买满30元立减10元,这个超市从此也成了村级供销社指定网点之一。有了“基地”就有了生气,有需求的农户在龙江乡村供销平台下单,平台可以直接送货到这个网点,方便农户取货。
为了更好地与电商接轨,兰西县供销社打造了一个“跨界合作”的物流仓储基地,与中通、圆通、百世汇通三家物流公司商议,统一将兰西县的包裹送到这个基地分拣,将三家物流公司的派送合并到一起。同时,供销社在村屯的网点,成为再生资源的流转枢纽,借助物流网络,以旧物换商品的形式回收村屯再生资源,增加村民收入。
物流仓储基地的徐东对记者说,过去采购员需要下到村屯挨家挨户收集物资需求,如果有了数字化工具,会方便村民和自己。龙江供销社迅速响应诉求,基于钉钉开发了表单小程序系统,用于物资流转过程中的采购、售卖需求,将这个小县城的人、货、场之间的周转速度翻了几倍。
这样既避免了物流公司浪费运力,也不耽误村民日常收发快递、回收旧品的需求。这下保证了在兰西县穿梭的供销社配送车绝不会“走空”——一趟车又能送货、又能回收“废品”,整个物流网络“一网多用”、双向流通。
“我们一直在研究,如何把传统供销嫁接到数字供销里。”邱显瑞说,除了把线下服务板块和服务流程复制到供销钉钉平台上,更重要的是需要具有数字化思维,在问题面前多想想能否用数字化工具来提升效率。
如今,杨经理负责的超市已经成为全县农产品上行下行的集散地,营业额在逐步攀升。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兰西县供销社整合各路资源,在数字化工具的支持下恢复了17个乡级供销社,118个村级供销社,网点覆盖率达到了100%。
数字化“加速”产业扶贫
“扯那么远的没用,你直接给我们发钱发物就得了。”那时,原本担任龙江供销社办公室主任的周国全,刚被派到对口扶贫点五棵树村,担任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有村民直截了当的这么说。
木兰县吉兴乡五棵树村是省级贫困村,全村位于丘陵地带,土地瘠薄易干旱,90%以上的土地种植玉米和大豆,经济结构单一。村里原本有92户(169人)贫困户,主要是大病、伤残和丧失劳动力,村里没有任何产业项目,已经变成了典型的“空壳村”。
周国全认为,传统的“补贴式”扶贫方式往往治标不治本,没有产业支撑,扶贫工作队一离开,很多地区会再度返贫,贫困户很快又会过回苦日子。而且,“卖原粮太‘贱’了,农民挣不到什么钱。”他说,未加工的粮食附加值低,没有品牌,利润空间很薄。
因此,周国全提议以数字化产业扶贫为突破口,树立统一品牌电商销售,“抓产业、治穷根”。“没有市场化的扶贫,都是不可持续的。”
三年来,五棵树村逐步探索“龙头企业+产业扶贫基地+合作社+贫困户/农户”的产业扶贫新模式。不过,虽然这条产业链路非常完整,但是很多环节还是割裂的,并且服务集中在线下,管理协调十分不易。倍丰化肥的总经理李彤说,拿最常见的购买化肥来说,个人农户购买量太少,大大提升了单次运输成本,如果可以快速统一地收集农户和合作社的需求,统一配送就好多了。
五棵树村借鉴龙江供销社的做法,把合作社、农户引导到“龙江乡村供销钉钉平台”上,并且把整条扶贫产业链路搬到上面,打通了线上和线下的服务。五棵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任玉峰说,村民能够通过供销钉钉平台上的“乡村大集”和“农业行情”板块了解信息,参与耕种的合作社成员和农业大户,可以在平台上获取专业的农技知识,接受电商知识培训,联系龙头企业售卖农产品、购买合适的化肥和种子,整个平台已经围绕农业生产生活形成完整的闭环。
周国全说,工作队在省供销社的协调下,引进供销社下属的龙头企业倍丰农资集团投资2000多万元,牵头成立扶贫基地(木兰县倍丰金秋粮食贸易有限公司),可以仓储2.5万吨、日烘干500吨粮食;每年扶贫基地以每斤高于正常价1分钱的价格,收购五棵树村村民玉米,三年来帮助村民增收超过40万元。倍丰金秋公司领办了倍裕种植合作社,引导1825户贫困户,将扶贫贷款资金投入合作社,共同运营后,为贫困户提供年化6%的分红收益。
记者离开五棵树村的时候,看到许多房屋的烟囱静悄悄的,衬托着白茫茫的大地,略显寂寥。不过,一会儿的功夫已经驶过两辆大卡车,装载着满满当当的玉米,往镇上开去。“今年玉米的价格较去年涨了一倍,大家收获不少,明年依托龙江乡村供销平台继续搞电商,希望能赚更多。”周国全笑着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