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 中国经济成功“突围” 交亮眼答卷
2021/1/5 13:36:17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年,也是“十三五”战略的收官之年。然而,这一年也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面临挑战最大的一年,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年,也是“十三五”战略的收官之年。然而,这一年也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面临挑战最大的一年,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发、世界经济复苏不确定性增强、一些国家遏制打压全面升级……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和前所未有的“三重”冲击,使中国经济在2020年一季度罕见出现负增长。
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雷霆手段控制疫情,率先推动复工复产,提出“双循环”战略和需求侧改革,科技创新浪潮奔涌,加入RECP……准确判断形势和精心谋划部署,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GDP、投资、外贸、消费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相继转正,中国可能成为2020年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2020年,中国经济在“三重”压力下成功“突围”,交出了一份让全球瞩目的亮眼答卷。
中国经济经历“三重”大考
2020年是百年变革的转折点,是“十四五”规划2035远景目标之年,在这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年份,中国经济经历了“三重”压力。
一是新冠肺炎疫情“冻结”社会生产活动。
年初,疫情暴发初期,为了控制人员流动防止疫情蔓延,政府作出停工、停产、停业、停学的通知,全国绝大多数人被动待在家里,社会生产和生活一度“冻结”。
在此环境下,中国主要经济指标出现了罕见的负增长,其中,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其他经济指标方面,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5%,服务业生产指数下降13%,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出口分别下降24.5%、20.5%和15.9%。同时,疫情加大了金融市场波动,2月份PMI指数(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只有35.7%。
二是世界经济复苏面临挑战。
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范围内蔓延,未来经济的复苏前景也充满波折。由于疫情流行,全球流动性按下“暂停键”,从供给端看,疫情防控极大限制了人员流动并对相关国际贸易与投资造成直接冲击,全球产业链陷入“断链”危机。从需求端看,为防控疫情采取的封锁及社交隔离措施导致经济活动骤降,消费、投资、出口三大需求都受到严重冲击。席卷全球的疫情影响几乎波及大部分行业和人口。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亚太经社会)近期表示,2020年全球贸易预计将下降14.5%。这就给作为中国经济增长主要推动力之一的外需增加了不确定性。
三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打压全面升级。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打压从经济贸易层面向其他各个层面升级蔓延,国际贸易环境趋于紧张,国际治理体系也出现了碎片化倾向,极端重商主义、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等势力抬头,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更加复杂严峻。
或成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三重”压力下,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中国经济也随之快速“V型”反弹。从一季度的-6.8%,到二季度的3.2%,再到三季度的4.9%,世界银行12月23日发布最新一期中国经济简报,称中国以“快于预期”的速度实现复苏,预计今年经济增长2%(此前IMF预测为1.9%,上海经合组织预测为1.8%)。
放眼全球,根据上海经合组织最新预测,预计2020年全球GDP增速为-4.2%,其中,美国、欧元区、日本等主要经济体的2020年GDP增速分别为-3.7%、-7.5%、-5.3%。
此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4.4%,其中,美国、欧元区和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经济分别衰退4.3%、8.3%和10.3%。
从这些数据看,无论是IMF,还是上海经合组织,亦或是世行的预测,都或将是1980年以来,世界经济在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首度出现整体负增长后,时隔11年再度出现整体负增长,且经济收缩幅度远远超过2009年,毕竟当年只有0.08%的微弱降幅。
而中国可能是2020年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这意味着,历经疫情冲击后的中国经济之于世界的分量不减反增。有专家称,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超过三分之一。
更为难得的是,在这个艰难又特殊的年份,中国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打下坚实基础,充分显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韧性。
科学决策打通中国经济“任督二脉”
当前,尽管全球多个地区疫情仍在恶化,全球贸易形势和国际局势还未回暖,但中国经济经受住压力测试,率先冲出阴霾实现复苏,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交上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显示了强大修复能力和旺盛生机活力。
这背后是一系列的科学决策:
一、“抗疫”成功。中国以举国之力,不惜一切经济代价抗击疫情,停产停工停业停学,居家隔离,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果断启用中医中药充分发挥中医中药的独特作用……短短两个多月,疫情便得到有效控制。这一方面体现了党中央的决策科学,另一方面也显示了祖国医学的强大。
二、积极稳健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新增1万亿元财政赤字,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全年新增减税降费2.5万亿元,推动金融系统合理让利1.5万亿元……中国的一揽子对冲政策力度空前,但既不滥发货币,也不“大水漫灌”,始终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做好和落实“六稳”“六保”工作,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让资金直达基层、惠企利民。
三、加快“新基建”建设。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推动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央在今年3月提出“加快‘新基建’建设”,5G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基础设施建设浪潮奔涌。截止目前,5G网络建设和5G应用均走在世界前列。
此外,科技创新进入新阶段,嫦娥五号完成在月球“挖土”、地外天体起飞,北斗导航系统完成卫星组网,自主研发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首飞成功,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下潜到10909米深度,中国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问世……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下,中国以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和自主创新精神,在重大科技和制造领域一步一步实现了突破。
四、加入RCEP.11月,中国加入RCEP,标志着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终于宣告诞生、正式起航。据悉,RCEP在15个成员国内均承诺降低关税、开放市场、减少贸易壁垒达成实质性进展。RCEP签署后,中国对外签署的自贸协定将达到19个,自贸伙伴将达到26个,将有助于中国通过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化的对外开放,进一步优化对外贸易和投资布局,不断与国际高标准贸易投资规则接轨,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体制。
五、提出“双循环”战略。该战略的核心内涵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立足于扩大内需,维护国内的产业链安全与供应链安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与后来的“需求侧管理”战略一脉相承。
六、互联网领域反垄断。多年来,互联网平台经济一直在快速发展,为生产生活提供了一些新的场景和方式,但同时,平台经济一定程度上也存在无序扩张、泄露个人隐私、损害中小企业和消费者权益等问题,积累了一些风险隐患。监管加强互联网领域反垄断,是为了更好规范和发展平台经济,引导、促进其健康发展,以期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疫情当前,考验的是每个国家的政府治理能力,对比当前中西方情况,显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社会主义举国体制的优越性,同时也说明中国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越来越成熟。一系列科学决策进一步增强了民众的“四个自信”,为“十四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奠定思想基础,也明确了“十四五”的发展方向和路线,即科技创新和“双循环”。
当然,中行原油宝期货事件、包商银行破产等,也暴露出我国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金融风险。因此,在改革开放的同时,加大管控力度,把风险控制在前面。
转自:通信信息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