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长刘昆透露今年财政发力方向:提高医保补助 加大教育投入
2021/1/9 9:36:17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2021年财政政策的政策重心在哪?财政部部长刘昆近日给出了答案——今年财政预算安排将一如既往加强对地方的财力保障。中央财政将优先安排好“三保”支出(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2021年财政政策的政策重心在哪?财政部部长刘昆近日给出了答案——今年财政预算安排将一如既往加强对地方的财力保障。中央财政将优先安排好“三保”支出(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财政收支压力再大,也要坚决保障好民生支出。”
具体在哪些民生领域发力,1月5日,刘昆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透露,要统筹用好就业补助资金等各类资金,加大对重点群体就业的帮扶,推动稳住就业基本盘;加大教育财政投入,优化支出结构;推进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完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适当提高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强突发重大传染病应对处置能力等。
“增质提效、更可持续”是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1年财政政策的定调。
对此,刘昆的解读称,“增质提效”主要是从优化结构和加强管理着眼,进一步完善政策实施机制,向内挖潜,切实提升政策效能和资金效益。“一方面,将建立实施常态化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提高财政支出效率;另一方面,注重节用裕民,更加突出绩效导向。”
至于“更可持续”,刘昆解释称,主要是支出规模和政策力度要保持基本稳定,为今后应对新的风险挑战留出政策空间。他提到,要合理确定赤字率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保持适度支出强度,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设立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是2020年为应对新冠疫情影响中国政府推出的特殊政策。刘昆表示,在各地各部门共同努力下,仅用20天时间,就将九成以上的中央直达资金下达市县基层,省级财政细化下达时间平均只有1周;资金“精准滴灌”,确保了每一分钱都用到基层急需以及惠企利民领域。
他透露,这一惠民机制将在2021年继续使用,并且直达资金总量比去年更多,范围更大。
“直接用于基层财力保障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年初可直接分配的中央对地方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以及具备条件的专项转移支付都将纳入直达范围。”刘昆说,“2021年,财政部将认真总结完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的经验做法,形成常态化制度化安排,推动资金管得严、放得活、用得准。”
同样将继续发挥效能的还有减税降费政策。刘昆表示,一方面要持续推进。综合考虑财政承受能力和实施助企纾困政策需要,保持一定的减税降费力度,继续实施制度性减税降费政策,帮扶企业,再“送一程”。另一方面要严格监管,将严控非税收入不合理增长,加大各类违规涉企收费整治力度,坚决防止弱化减税降费政策红利等。
对于如何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这一热点问题,刘昆给出的答案是,推进地方政府债务“阳光化”。1月6日,他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进一步阐释,具体包括五个方面。
一是开好“前门”。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合理确定政府债务规模,以及分地区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满足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和财政可持续的需要。
二是堵住“后门”。严禁地方政府以各种名义违法违规或变相举债,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有效前移风险防控关口,坚决刹住违法违规举债行为。
三是完善管理。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引导地方精准聚焦重点领域,提高债券资金使用绩效,更好发挥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四是强化监管。对地方政府、金融机构违法违规融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问责一起,终身问责、倒查责任。
五是推进公开。督促地方稳步推进地方政府债务“阳光化”,更好发挥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促进形成市场化、法治化融资自律约束机制。
刘昆说,“给地方政府债务多加一圈‘紧箍咒’,经济社会发展就多了一道‘安全阀’。对此,我们一定会持之以恒、一以贯之、不留后患。”
转自:界面新闻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