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来“人才红利”将取代“人口红利”促进中国经济发展
2021/5/19 9:36:19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全国人口普查条例》规定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国发〔2019〕24号)要求,我国进行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问题始终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全国人口普查条例》规定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国发〔2019〕24号)要求,我国进行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面查清了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情况,准确反映了当前人口变化的趋势性特征,以获得了大量宝贵的信息资源为目的。
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势态,总人口仍然全球第一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 2020年11月1日零时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为:全国总人口为1443497378人(14.4350亿人);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的133972万人(13.3972亿人)相比,增加了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比2000年至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57%下降0.04个百分点。数据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势态。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人口14.1178亿人,我国的总人口数目前占比世界人口数量的18%左右。我国依旧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排名第二的为印度,有13亿人口。
“人口红利”依然存在,劳动年龄人口有8.9亿人
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依靠“人口红利”。然而近年来,我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在逐步下降。尤其是在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总量达到峰值9.22亿人后,增量由正转负,总量进入减少阶段。人社部预计,“十四五”期间还将减少3500万人,那目前中国的“人口红利”还存在吗?
所谓“人口红利”指的是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对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
“人口红利”判断与计算方法有很多,但是为了便于分析,最常使用总抚养比小于50%(14岁及以下少儿人口与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之和除以15岁~60岁劳动年龄人口)来大致判断为人口红利时期,而人口总抚养比超过60%时为“人口负债”时期。根据七普数据粗略计算,我国目前的总抚养率为57%左右,劳动人口占比超过60%。
在中国,15至59岁的人口被定义为劳动年龄人口。这次普查数据显示,我国15-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为89438万人,占63.35%。尽管与2010年相比,占比下降6.79个百分点;但是目前劳动年龄人口的总规模仍然较大,16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有8.8亿人,所以劳动力资源依然丰富,可以说中国的“人口红利”依然存在。
“人口红利”逐步向“人才红利”转变
随着劳动年龄人口素质显著提高,“人口红利”逐步向“人才红利”转变。受教育状况的持续改善,反映了10年来我国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以及扫除青壮年文盲等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全国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37750200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16906373人,文盲率由4.08%下降为2.67%,下降1.41个百分点。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为15467人;拥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4032人上升为15088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8788人下降为34507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26779人下降为24767人。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全国人口中,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08年提高至9.91年。且目前全国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8360767人(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每年有800万大学毕业生,他们对产业升级和“人才红利”将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
在民生证券宏观分析师看来,“人才红利”将能支撑未来几十年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中国完全可以凭借世界上最庞大的理工科人才储备,实现产业升级的目标。
转自:前瞻产业研究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服务业成外资增长“主引擎”
- 下一篇:国家统计局:中国目前仍然处于轻度老龄化阶段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