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强供需双向调节 应对大宗商品涨价
2021/5/25 12:01:15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近期,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主要经济体通胀指标加速上行,全球通胀预期不断升温。受此影响,过去半个月内召开的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均重点提及大宗商品涨价问题。展望未来,本轮大宗商近期,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主要经济体通胀指标加速上行,全球通胀预期不断升温。受此影响,过去半个月内召开的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均重点提及大宗商品涨价问题。展望未来,本轮大宗商品价格以及PPI或将高位运行一段时间,需要密切关注对中下游企业盈利的挤压、对消费价格的传导、对货币政策的制约等三大可能的不利影响。
本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有两个鲜明特征:首先是速度快,自2020年7月以来CRB大宗商品指数已连续10个月环比上涨,接近8%的月均涨幅为近几轮之最;其次是扩散广,既包括原油、铜、铝、铁矿石、螺纹钢等工业品,也包括大豆、玉米等农产品。其中,铜价已创2011年以来新高。
从成因看,本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有三个推动因素:一是需求恢复,去年下半年主要由疫情率先得到控制的中国带动,年初以来则主要是欧美带动;二是疫情下供需错配,尤其是海外需求不断恢复,但供给端没能跟上;三是疫情以来各国纷纷出台大规模刺激政策,全球“放水”规模可谓史无前例,全球流动性极度宽松。此外,全球主要大宗商品被寡头垄断定价也是推手。从疫情当前进展和全球政策动向来看,这些推动因素短期内可能仍然存在,这也将支撑本轮大宗商品价格延续上涨或者保持高位运行。
我国最新的4月PPI同比涨幅已攀升至6.8%,从去年5月触及低点-3.7%以来,已连涨11个月,低基数之下预计5月很可能突破8%达到峰值,下半年也很大可能整体维持5%至6%以上的高位。回顾历史,几乎每一轮大宗商品涨价和PPI持续走高都会对经济运行带来不利影响:
对中下游企业盈利挤压比较明显。从传导路径来看,PPI下游与CPI同步性较强,但PPI上游向下游传导不畅,特别是2015年之后PPI和CPI持续发生背离。由此带来的后果是PPI上游价格大幅上行期间易挤压中下游利润空间。从利润占比看,2009年至2011年PPI上行期,上游原材料业利润占比提升超过7个百分点,但中游制造业利润占比下降1.3个百分点,下游消费品业利润占比下降近6个百分点,2015年至2016年的情形也类似。
物价稳定是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5月11日央行最新发布的《2021年中国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当前我国并不存在长期通胀或通缩的基础,但需对大宗商品涨价给我国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带来的差异化影响保持密切关注,综合施策保供稳价,及时有效管理预期,防范市场价格波动失序。5月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高度重视大宗商品价格攀升带来的不利影响,针对市场变化,突出重点综合施策;保持货币政策稳定性和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合理引导市场预期。据此看,至少决策层尚不会因大宗涨价就收紧货币政策。
本轮PPI上涨主因是全球大宗商品涨价带来的输入型通胀并叠加低基数,考虑到当前我国宏观政策的首要目标仍是保就业和保市场主体,更有针对性的举措应是从供给端发力,加强供需双向调节,增强保供稳价能力。(记者 熊园)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