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季度国内汽车产业继续保持较好发展态势 二季度审慎乐观
2021/6/13 10:12:03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产销同比增长均超过70%。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在国内经济和居民消费处于恢复期的背景下,国内汽车产销彰显良好发展态势。展望未来,虽然存在一些不确定产销同比增长均超过70%。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在国内经济和居民消费处于恢复期的背景下,国内汽车产销彰显良好发展态势。展望未来,虽然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但支撑国内车市向好发展的因素仍在,前景可期。
一季度表现亮眼
“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持续显现,工业和出口较快增长,投资和消费稳步恢复,就业和物价总体稳定,基本民生保障有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说,在此背景下,我国汽车产业继续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
今年3月份,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46.2万辆和252.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1.6%和74.9%。1-3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35.2万辆和648.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1.7%和75.6%。与2019年1-3月数据相比,今年一季度汽车产销分别增长0.3%和1.8%,增幅较1-2月分别收窄2.6和0.9个百分点。
“从市场情况来看,由于2020年3月基数依然较低,因此今年3月份商用车各类车型产销同比均呈现出了大幅增长的状态。”陈士华介绍,从细分车型来看,商用车中,受国六标准切换、治超治限、基建项目启动等因素拉动,重型货车、轻型货车再创产销历史新高,从而拉动货车和商用车共创产销历史新高。
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国内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57.9万辆和65.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5.2%和68.1%。1-3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39.7万辆和140.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6.9%和77.3%,增幅较1-2月分别收窄19.4和8.9个百分点。
今年3月份,国内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88.3万辆和187.4万辆,同比均增长77.4%。今年一季度,我国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495.5万辆和507.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3.1%和75.1%,产量增幅比1-2月收窄3.9个百分点,销量增幅比1-2月提高1.1个百分点。与2019年1-3月数据相比,乘用车产销继续呈现下降,同比下降5.2%和3.6%,降幅较1-2月分别扩大3和2.2个百分点。
“相比商用车,乘用车的恢复性增长并不那么明显。”中汽协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表示,当前我国经济、居民消费虽然处于恢复期,但并未恢复到2019年甚至2018年的状态,“这是乘用车恢复性增长没有商用车那么明显的根本原因。”
新能源汽车继续刷新纪录
新能源汽车创造了历史性的高增长。今年3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6万辆和22.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5倍和2.4倍,继续刷新当月历史产销纪录。
“今年3月份,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20万辆,销量同比增长近3倍。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的国内零售渗透率达到8.2%,1-3月渗透率为7.5%,较2020年5.8%的渗透率提升明显。”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这体现出新能源汽车今年年初受到市场需求拉动而呈现爆发增长的特征。
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电动汽车高低两端强势增长。其中,A00级销量6.7万辆,销量环比增长103%,占纯电动汽车市场的39%;A级电动汽车批发销量为3.3万辆,占比17%。
“2016年以来,A级电动汽车始终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核心主力。但到了2020年8月,A00级电动汽车超越A级电动汽车,成为市场的核心主力。A级电动车总体发展目前呈现一定的压力。”崔东树说。
今年1-3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3.3万辆和51.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2倍和2.8倍。
“新能源汽车大幅增长的原因在于相关产品全面的提升和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接受度提升,从而带来了私人消费的增长。”许海东认为,如果以今年一季度的数据为参考判断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此前中汽协预测的全年180万辆的产销量显得有些偏保守。
二季度审慎乐观
“4月份有22个工作日,与去年同期持平。与此同时,一系列偶然事件导致芯片供给不确定性增大,这也给4月份汽车生产增量带来一定风险。”崔东树说。
崔东树表示,虽然存在不确定因素,但以上海车展为代表的各地车展将会拉动车市消费增长。“为促进消费,尤其是今年'五一'的5天长假是驾车出游的好时机,自驾出游消费会拉动购车换车有较好增长。此外,随着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开展,A00级新能源汽车销量将会快速走高,从而带动低线级市场的消费释放。”崔东树说。
“预计今后我国宏观经济依然会保持稳定增长,同时近期政府针对促进消费以及为企业减负等方面陆续颁布了多项政策,未来还将进一步深化政策的执行力度和覆盖范围。”陈士华表示,这些措施对于汽车消费的持续恢复均会起到支撑作用。
“近期出现的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将明显增加制造业企业的成本压力。另一方面,芯片等零部件供应紧张问题仍将持续影响汽车企业的生产节奏,预计二季度影响幅度大于一季度。因此,仍需保持审慎乐观的态度。”陈士华说。(记者 于大勇)
转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