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地明确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目标
2021/6/25 17:36:18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全世界对公共医疗服务、生物医药创新的重视程度空前。在这场艰苦的战 “疫”中,医药人贡献非凡,从检测试剂、抗体药物到疫苗的研发上市,从基础研究平台搭建到临床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全世界对公共医疗服务、生物医药创新的重视程度空前。在这场艰苦的战 “疫”中,医药人贡献非凡,从检测试剂、抗体药物到疫苗的研发上市,从基础研究平台搭建到临床实践……在政策、科技发展和资本市场的多方推动下,我国生物医药行业迅速发展,行业格局从仿制向创新逐步转变,本土医药创新活力得到激发,创新程度日益提高,上市创新药数量快速增长。
为更好支持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今年以来,多地频频加码布局生物医药产业,一些城市明确提出未来几年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目标。
广东:着力发展第三方医学检验
近年来,广东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规模稳步壮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数据显示,全省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营业收入超过5000亿元,其中生物医药产业营业收入超过2500亿元,有效发明专利量为9702件。预计到2025年,全省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营业收入将达1万亿元。
与此同时,广东省产业发展集聚效应凸显:拥有广州国际生物岛、深圳坪山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珠海金湾生物医药产业园、中山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等产业集聚区;拥有3家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家省实验室;建有国家基因库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拥有中山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一批知名医科大学,以及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和创新型企业。
作为传统医药大省,广东将 “第三方医学检验”定为未来培育发展现代化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力点。
据了解,广东第三方医学检验产业起步早,技术研发能力以及经营企业数量等多项指标都位居全国前列。与长三角等地区相比,广东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向 “高精尖”领域率先突破,补足高端产业链的薄弱环节,构建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业内人士认为,第三方医学检验所掌握的样本资源和数据资源,又可以应用到上游企业的药物开发以及临床研究等领域,这正是未来广东生物医药的发力点。
按照相关规划,到2025年,广东要实现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规模、集聚效应、创新能力国内一流,体制机制、服务体系、市场竞争力国际领先,打造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高地。
江苏:发挥产业园区创新能力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产业最集中、产业链最完整、创新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其中,生物医药百强企业数量占到全国的1/3,产值占全国的30%左右。
5月25日,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链联盟(以下简称 “联盟”)在苏州工业园区成立,该联盟由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有关部门牵头,首批吸引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中国药科大学、信达生物、江苏恒瑞等65家会员单位加入。据了解,联盟将进一步推动高端要素集聚和资源协同合作,加快构建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链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体系,促进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产业高地。
医药产业作为苏州的三大新型产业之一,在政策推动下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截至今年5月,苏州产业园区聚集中外院士团队20个、国家级人才工程入选者80位、各级领军人才超1000名,顶尖人才数占全国同类人才的比重达25%以上。
在顶尖人才带动下,苏州产业园区的创新能力也被进一步释放,园区已上市新药9个,包括信迪利单抗、卡瑞利珠单抗、泽布替尼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磅新药。此外,在疫苗研发领域,艾博生物mRNA、艾棣维欣DNA两款核酸疫苗,均入选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联防联控疫苗攻关任务,并在各自领域率先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此外,为进一步推动医药产业发展,释放苏州医药产业的发展潜能。江苏省今年5月发布 《省有关部门协力支持中国 (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生物医药产业开放创新发展政策措施》,在22条措施中,涵盖增强生物医药研发创新能力、做强做优生物医药产业链供应链、优化药品医疗器械采购使用政策、完善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等四个方面。
据悉,2020年,江苏自贸试验区生物医药产值达2500亿元,占全省比重超50%,年均增速长期保持在20%以上,产业规模、百强榜企业、创新药物数量等多项指标位居全国第一。其中,苏州片区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一,生物药、医疗器械领域优势明显。
安徽:开展人工智能创新药物研发
生物医药产业是安徽省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已经形成了阜阳太和现代医药、亳州现代中药和合肥生命健康产业基地,诞生了国际上第一个获批临床使用的新冠病毒重组亚单位蛋白疫苗。
作为安徽省省会--合肥,如今已成功跻身 “GDP万亿城市俱乐部”,创新能力跻身世界区域创新集群百强,其中,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是其代表性发展产业。
据了解,目前,合肥市人工智能核心区入驻企业1024户,营业收入达1060亿元,为人工智能与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此外,生物医药产业同步保持高速增长,先后获批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部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生物医药产业合作示范园区。目前,合肥市的生物医药全产业链企业近300家,其中规上企业76家,医药产业营业收入达536亿元,已经形成了从医药研发、药械制造,到医药服务、检测医疗等较为完整的全产业链条。
下一步,合肥市将着力推动人工智能在生物医药领域的融入和运用,增强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助力药物研发,降低研发成本,提高研发成功率,做大生物医药产业链能级,打造具有国内影响力的生物医药和大健康创新高地。据悉,合肥市将力争 “十四五”全市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左宗鑫)
转自:中国工业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