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外承包 打响中国工程金招牌
2021/8/3 13:36:15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1979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为3400万美元,40年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额增长近8000倍。截至2020年年底,中国对外承包工程累计签订合同额超过2.8万亿美元,其中上1979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为3400万美元,40年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额增长近8000倍。截至2020年年底,中国对外承包工程累计签订合同额超过2.8万亿美元,其中上亿美元项目超过3400个,总体规模和市场份额均居世界前列。
随着中国对外投资步伐越来越稳健,具备较强经营能力的中国企业在更广阔的市场开展对外承包工程业务。更令人自豪的是,经过几十年的市场开拓和转型发展后,中国不仅对外承包营业额位居全球前列,主要对外承包企业也跻身一线国际承包商行列,因为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一系列超级工程的成就,中国工程金字招牌响彻海内外。
在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全球基建市场增长乏力、国际承包工程市场整体表现低迷的背景下,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逆势保持平稳发展,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并通过带动出口创汇、扩大就业、输出标准等方式为中国和东道国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摸索前行学习调整
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时期,中国对外经济合作处于被西方大国半封锁的状态,在内部也缺少开展海外工程承包的窗口和机制。1950至1978年间,中国国际工程承包主要以开展对友好国家的援外业务为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政府主导以行政手段安排施工任务。
20世纪70年代至本世纪的最初十年,是中国对外承包工程经历的最为丰富的成长路径。在摸索中不断调整的中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高度响应市场不同阶段的需求,留下了稳扎稳打的足迹和经验积累。
从1978-1982年的聚集西亚北非,以施工分包等方式承担公路、桥梁建设项目,打进基本房建等合同额较小项目,到1983-1989年突破中东北非地域局限,逐渐拓展到南亚、东南亚、非洲、美洲、西欧和南太平洋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较大工程项目,中国承包工程企业的国际业务版图不断拓展。
1990至2006年间,中国国际工程承包业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企业实力不断提高,营业额和合同额显著增长。尤其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额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02年,对外承包完成额首次超过100亿美元,2008年超过500亿美元,2011年超过1000亿美元。如今,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的市场和行业分布日益广泛,目前已遍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亚洲、非洲、拉美地区的营业额占总数的九成以上。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商务部不断完善业务管理,推动简政放权,加大公共服务支持力度,中国对外承包工程步入转型升级发展阶段。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积极探索新的业务开发模式,向着技术含量较高的电力工程、通讯工程、石油化工、环保产业、航天航空及核能和平利用等方向拓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中国国际工程承包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大大增强。
成长路上修炼硬核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开展对外承包工程的主要国家之一,一大批建筑企业迅速成长,在全球工程建设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2020年美国《工程新闻纪录(ENR)》“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榜单中有74家中国企业上榜,继续蝉联各国榜首。
在海外的基础设施建设现场,中国企业的身影也不再仅仅是简单的承包施工,而是开始整体承建一个个大型工程,完成一个个全套的“交钥匙”项目,从传统施工总承包项目、EPC项目为主向投资带动工程承包、规划设计引领、投建营一体化等高层次合作转变,探索BOT、PPP以及对外投资并购等方式拓展新的业务空间,打造了“中国建设”的金字招牌。
仅在“十三五”期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上亿美元大型项目2274个,共计8699.4亿美元,占总新签合同额的73.9%。中国化学工程承建的俄罗斯波罗的海化工综合体项目、中交建承建的马来西亚东部沿海铁路项目以及中国建筑承建的印度尼西亚美加达卫星城项目的合同额均超过百亿美元。肯尼亚蒙内铁路、中老铁路、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站、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等一大批重大项目顺利实施,境外基础设施合作不断深化。
通过承揽实施这些大型合作项目,中国企业不仅成功带动中国装备、技术、标准和服务“走出去”,发挥了很好的示范效应,同时也为国内脱贫攻坚提供了新路径。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开展工程建设也有效提升了相关国家的基础设施水平,帮助其巩固了经济发展基础。
在此过程中,对外承包工程成建制的劳务输出也扩展了中国劳动力的就业渠道。据商务部统计显示,即使受疫情影响,2020年中国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各类劳务人员30.1万人,2020年年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62.3万人,为劳务就业和脱贫致富作出了贡献。与此同时,中国企业也培养出一批国际化经营的人才队伍和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人员,大大增强了企业在海外市场的竞争优势。(记者 刘昕)
转自:国际商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