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兴号”开上“世界屋脊” 拉林铁路全线4G信号满格
2021/8/19 10:12:04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6月25日上午,一袭国槐绿色涂装、车身贴着烫金“复兴号”标识的D2021次动车组列车升起受电弓,从海拔3600多米的拉萨火车站驶出,一路途经拉萨河谷、山南雅砻河谷,沿着奔腾6月25日上午,一袭国槐绿色涂装、车身贴着烫金“复兴号”标识的D2021次动车组列车升起受电弓,从海拔3600多米的拉萨火车站驶出,一路途经拉萨河谷、山南雅砻河谷,沿着奔腾的雅鲁藏布江一路前进,驶向“雪域江南”林芝市。
川藏铁路拉林段(拉林铁路)开通之日,也是通信畅通之时。在西藏自治区通信管理局领导下,由中国铁塔西藏分公司牵头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属地公司,建设的拉林铁路公共通信网络覆盖工程,历经5年时间规划建设,与这条铁路同步投入运营。
据中国铁塔西藏分公司拉林铁路公网覆盖项目负责人王涛介绍,为了满足拉林铁路沿线的通信网络覆盖,铁塔公司统筹各家电信企业需求,与铁路工程“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同步开通”,不断攻坚克难,共承建了室外宏站38个、场坪基站74个、红线内信源点329个,安装设备987套,覆盖车站室内环境超4.5万平方米,覆盖隧道约215公里,全线新建144芯传输干线513公里。
西藏地域辽阔,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这里气候恶劣、空气稀薄,平均气温零下5摄氏度,含氧量只有内地的50%,也被视为“人类生命的禁区”。拉林铁路位于青藏高原冈底斯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的藏东南谷地,90%以上的线路在海拔3000米以上,16次跨越雅鲁藏布江,沿线山高谷深,地质结构复杂,雪山和冰川比比皆是,相对高差达2500米,施工难度极大。接到建设任务后,中国铁塔西藏分公司项目团队顶压前行,在高海拔野外顶着“世界屋脊”上强烈的日照,克服青藏高原缺氧带来的眩晕,强忍着身体上的不适,进行站址勘察和建设,一干就是2年多时间!
达嘎拉隧道为拉林全线最长的隧道,长度达17公里,是全线施工难度最大的隧道之一。为了按期完成漏缆、电力电缆、光缆、无线设备的安装,尽早开展联调联测工作,保证通信网络畅通,他们每天都要持续高强度工作超过10个小时,遇到铁路封闭施工时,只能申请凌晨的天窗时间点进场,通宵达旦赶工期。有时头实在晕得受不了,他们干脆就地坐下,等呼吸顺畅了,便拍拍身上的尘土重新投入到建设现场。施工现场地势陡峭,当地的交通条件十分有限,各种建材只能靠人工搬运,稍有不慎,手就会被碰伤割伤,但他们轻伤绝不下火线。一座基站建成,他们的手上全是深深浅浅的伤口。
桑珠岭隧道属于我国铁路建设史上罕见的高岩温隧道,岩温最高可近90°C,接近在西藏一些区域水的沸点,洞内环境温度最高也达56°C,是目前全国铁路隧道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最高岩温。有人这样说过:“隧道外是寒冷的冬天,穿的是棉衣棉裤;隧道里却是炎热的酷暑,要光着膀子干”。在公网设备建设时,隧道内平均温度超过30度,建设人员顶着炎热完成漏缆、电力电缆、光缆的敷设、设备安装调测等工作。项目团队在拉林铁路开通前提前完成了41座隧道的通信设施建设、设备调通、无线测试等工作。
另外,为节省行业建设成本,中国铁塔西藏分公司提前介入铁路建设方案,积极沟通争取,在铁路栅栏内预留公网场坪位置,做好通信基站建设统筹规划。积极与三家电信企业协调沟通,场坪站均采用“单杆+POI合路+宽频天线”的建设方式实现网络连续覆盖,同时预留一定的支臂数量,为电信企业后期扩容提供便利,节省投资约200多万元。
在拉林铁路建设初期,中国铁塔西藏分公司也一并将车站室分系统纳入铁路车站规划中,提前对山南、林芝车站分别预留20平米机房,提前做好室内通信网络覆盖准备,做到与车站同步进行建设。
拉萨至林芝原二干光缆沿G318国道沿线建设中,由于山势陡峭,每年雨季均存在滑坡、滚石冲断的风险。考虑到铁路红线内建成后运营的稳定性,征得三家电信企业建设意向后,中国铁塔西藏分公司向西藏铁路建设有限公司提出144芯干线光缆建设需求,并组织本项目设计单位在桥梁上提前预留光缆槽道位置,降低投资成本。与此同时还积极与西藏铁路建设有限公司及其供货单位接洽,在铁路原箱变加入公网用电需求及预留回路,使箱变生产一体化成型,避免后续改造。(记者 王璐)
转自:经济参考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