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上半年我国维生素类商品进出口统计分析
2012/9/7 14:01:39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2012年上半年我国维生素类商品进出口统计分析近年来,随着维生素类产业的发展壮大,维生素类产品出口额快速增长,目前该类产品已成为我国医药出口中规模较大的商品种类。但是,今年上半年,受国际经济大环境持续低迷的影响,我国维生素类商品出口增速放缓,单个品种出口数量普遍下降。据统计,今年1~6月,维生素类商品出口金额同比增长8.9%,占我国医药保健品行业出口总额的4.39%,占我国西药原料出口总额的8.82%,在出口比例中排名第二。
今年上半年,维生素类商品出口数量为9.23万吨,同比下降4.42%;出口金额为10.24亿美元,同比增长8.9%;出口平均价格为11.09美元/千克,同比上涨13.94%。
在出口的维生素类商品中,维生素C和维生素E是两大支柱商品,分别占维生素类商品出口额的57.64%和21.33%;B族维生素占比11.23%;其他未混合的维生素及其衍生物占比7.73%;维生素A占比不到1.53%,维生素原及其衍生物占0.52%。
市场需求方面,全球维生素用量有50%用于饲料添加剂,医药及化妆品、食品及饮料的市场份额分别占30%和20%。其中,饲料添加剂类维生素产品受累于养殖业萎靡影响,增速趋缓,而医药保健品、化妆品及食品、饮料添加剂受益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民保健意识的增加,有加快增长的态势,市场前景广阔。
维生素C量价齐跌
目前,维生素C全球产能严重过剩。截止到2009年,我国有5家维生素C生产企业,产能为12.6万吨(国家发改委统计为13.6万吨),而国际需求量为10万吨(国家发改委称,表观消费量为12万吨左右)。这5家企业的产能已经超出了国际市场需求。2009年之后,我国陆续新建、扩建、拟建诸多维生素C项目,累计产能高达12万吨之多,仅国内总产能就接近25万吨,是全球市场需求量的2.5倍。
目前,国外独立生产维生素C产品的仅有荷兰帝斯曼位于苏格兰的达瑞工厂,该厂约有2.3万吨生产能力,但生产成本远高于我国企业,其主要满足帝斯曼公司制剂产品的需求。此外,印度也有部分产能,但印度的气候不能发酵,需从我国采购中间体古龙酸后再进行后续加工。
我国维生素C生产企业占据了全球市场85%~90%的份额。今年上半年,维生素C出口数量为5.32万吨,同比下降12.53%;出口金额为2.19亿美元,同比下降34.49%;出口均价4.13美元/千克,同比下降25.13%。目前,国内生产企业陆续进入暑期停产检修阶段,维生素C价格稍有回升。但从整体看,维生素C市场仍处于极度饱和状态,价格低迷走势在一两年之内都难以改观。
今年上半年,虽然欧美亚依然是我国维生素C出口主流市场,但受欧债危机影响和前期囤货影响,这些传统市场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萎缩。其中,单个国别降幅最大的是德国,同比下降了50.34%;相反的,南美、非洲等新兴市场增幅较快。巴西首次进入我国维生素C出口前5强,同比增长22.95%。同样为南美国家的智利,我国对其出口增幅也高达66.91%,显示出良好的成长性。
维生素E出口下滑
维生素E是目前全球市场容量最大的维生素类产品之一。全球需求量约6万吨,而产能应该在7万吨左右,产量约6万吨左右,供需基本平衡。据估计,我国维生素E需求增长率为7%~8%,其他发展中地区增长率为5%~7%,发达国家增长较慢。
国内维生素E生产企业主要有浙江医药、新和成和西南合成,产量约4万吨,占全球市场份额的45%;国外主要供应商是帝斯曼及巴斯夫,占全球市场份额的55%。维生素E下游应用方面,80%以上是饲料添加剂,医药和食品添加占10%,化妆品占10%。目前,我国出口的维生素E主要以饲料添加剂为主,而帝斯曼和巴斯夫主要生产医药级高端产品,操控着全球维生素E话语权。
今年前两个月为维生素市场淡季,维生素E出口数量萎缩,价格小幅上扬。进入3月份后,随着下游用户去库存化,出口数量大幅攀升,环比增长60%以上。但从总体来看,上半年出口仍呈下滑趋势。上半年我国维生素E出口数量为1.96万吨,同比下降9.19%;出口金额为3.69亿美元,同比下降0.84%;出口均价为18.75美元/千克,同比上涨9.2%。
受维生素E行业持续景气影响,维生素E新增及扩产消息频传。据了解,山东新发药业、海喜诺药业均投资建设万吨级以上的生产项目。而国内两大生产厂家———浙江医药和新和成也在进行扩产改造工程。有消息称,新增项目的产能约有3.7万吨,相当于目前全球产能增幅50%,届时,全球供求平衡局面将被打破。
我国维生素E的主要出口市场为美国、德国、荷兰、日本和比利时。今年上半年,受恶劣的经济环境影响,欧盟和北美市场有较大幅度萎缩。亚洲市场总体需求平稳。其中,日本受地震灾后重建影响,维生素E市场需求扩大,我国输日出口数量同比增加了16.22%。泰国和越南市场受养禽业带动,依然活跃。
维生素A出口减少一成
全球维生素A的需求量在1.5万吨左右,年增速为3%~5%。由于维生素A的技术门槛较高,目前国内仅有新和成、浙江医药和厦门金达威能规模化生产,这3家维生素A生产企业合计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40%。国外生产企业有帝斯曼、巴斯夫、安迪苏,其市场占有率为60%。与此同时,我国维生素A得益于生产成本优势,市场份额有逐渐扩大的趋势。
我国维生素A出口主要市场为美国、德国、马来西亚、荷兰和越南。由于维生素A80%用于饲料添加,因此,东盟地区以发展近海捕捞和养殖业为主的国家,如马来西亚、越南等市场需求旺势。
今年1~6月,维生素A出口数量为1416吨,同比下降12.91%;出口金额为3190万美元,同比下降9.69%;出口均价为22.53美元/千克,同比增长3.71%。由于维生素A市场定价权仍掌握在帝斯曼、巴斯夫等国际公司手中,国内维生素A生产企业尚处于被动跟风地位。年初,维生素A产业巨头安迪苏停产,一度造成市场供需紧张。随着我国维生素A出口数量的急增,维生素A价格上涨只是昙花一现。进入二季度后我国维生素A出口数量环比下降,市场趋向平稳,价格波动不大,预计今年维生素A市场波澜不惊。
维生素B族出口量价齐增
今年上半年我国维生素B族出口数量为1.03万吨,同比增长1.15%;出口金额为2.4亿美元,同比增长33.82%;出口均价为23.2美元/千克,同比增长32.3%。
维生素B族中出口量最大的是泛酸钙。国内泛酸钙产能最大的是杭州鑫富药业,该公司在全国出口数量中占比高达60%以上,同时其世界排名也是首位,占全球市场份额的40%。排名第二的是山东新发药业有限公司。国外主要生产商为帝斯曼、巴斯夫和日本队第一制药。
目前,泛酸钙全球需求量约1.6万多吨。其中80%用于饲料添加,只有20%用于医药和食品添加。自日本第一制药计划退出泛酸钙市场后,市场出现空缺,供应紧张,价格上扬。今年上半年,我国泛酸钙出口量为4716吨,同比增长5.3%;出口金额为3770万美元,同比增长21.57%,出口价格7.99美元/千克,同比上涨15.45%。总体上看,泛酸钙仍处于此波景气周期伊始状态,后期上涨预期显著。
维生素B1和维生素B6是我国维生素B族中出口较大的品种,今年上半年出口数量占比分别为2.67%和2.52%。维生素B1的主要生产企业是湖北华中药业和江西天新药业,其国际市场占有率约70%左右。今年上半年维生素B1出口数量为2465吨,同比下降13.73%;出口金额为6831万美元,同比增长51.32%,出口价格为27.7美元/千克,同比增长75.4%。维生素B6的主要生产企业是天新药业(江西天新和浙江天新),其全球市场份额达70%以上。上半年维生素B6出口数量为2331吨,同比增长25.34%;出口金额为6934万美元,同比增长101.9%;出口价格为29.75美元/千克,同比上涨61.09%。
维生素B2隶属于小品种维生素,种类比较多。目前全球年产量约为1.2万吨,但年需求量只有7000吨,存在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问题。因此,生产企业主要靠成本竞争,即便市场价格略有上涨,也是受原材料等成本提高因素影响。目前,全球维生素B2最大的生产企业是我国的湖北广济药业和巴斯夫和帝斯曼两家国际企业。这3家的产量已经占据了全球超过80%的市场份额。其中,65%用于饲料添加,22%用于医药,13%用于食品工业。
今年上半年维生素B2出口数量为843吨,同比减少17.67%;出口金额为2520万美元,同比减少11.33%;出口均价为29.89美元/千克,同比上涨7.7%。
近年来,技术领先的发达国家普遍面临生产、环保和人力成本的压力,逐步将原料药生产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维生素领域也不例外。随着全球维生素生产向中国转移,海外维生素生产厂家主要集中生产医药等高端维生素产品,逐步放弃生产饲料级维生素,转而从中国采购,这种趋势将为我国维生素产业提供新的巨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