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靠市场力量推动 使产业政策从目标型向指导型转变
2014/9/23 19:27:37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靠市场力量推动 使产业政策从目标型向指导型转变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产业政策将做哪些调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庆近日表示,未来应更多靠市场力量推动,并使产业政策从目标型向指导型转变。他用一个例子来支撑他的观点,美国在2008年的经济危机中承担了全球50%的损失,本国的GDP也下降了20%,而在2012年底美国经济开始复苏了,用了不过四年的时间走出危机,并再次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危机期间,那些不能活下去的企业被市场淘汰。在吴庆看来,经济的衰退与增长,无竞争性企业被淘汰,是市场经济中一个再自然不过的现象。没有什么可怕,因为被淘汰的企业家不会闲着,他们会考虑下一个企业在哪里建厂,生产什么。市场的环境会逼着企业去思考创新,像iphone6、iwhatch、google眼镜以及各种可穿戴设备的发明,都是在此时酝酿并创造出来的。“这是市场潜在的力量,不用政府操心。”他说。
他表示,我们的产业政策则采取了完全相反的办法来应对这场危机,4万亿的财政投入和10万亿的货币投放,这个钱一放出去尽管经济增长上去了,但留给以后的隐患却很大。美国政府没花那么多钱,衰退就衰退,随其自然。复苏也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虽然这次美国的复苏当中失业率看上去还很高—达7.5%,以至于让很多经济学家怀疑美国的经济复苏不真实。但是吴庆认为,美国就业率恢复的缓慢恰恰说明这一次的复苏是真实的。美国的市场机制让他们尽快地从破产的企业解脱出来创立新的企业,如果这些企业家还在原来的企业里呆着,他们就没有机会去创造新的企业。“我们的政府花了很多钱就是要让我们的企业不破产,为了维持稳定,不能让工人下岗,保就业就是保稳定,于是那些企业就留下来了,那些企业家就困在毫无竞争力的、茍延残喘的企业里面了。即使那是过剩的产能,即使它是毫无竞争力的产业。”
吴庆说,金融危机后4万亿的投入所留下的隐患现在已经显现,突出的表现是产能更加过剩。我们不得不用更长的时间去调整。但是教训是深刻的。为避免中国经济出现更大的风险,他认为当务之急就是要走市场化之路,避免政府的过多干预。他认为中国要想长期稳定发展,决不能把希望寄托在政府的产业政策干预上。“这个我们有过失败的教训,如汽车产业。当时中国发展汽车产业的初衷是以市场换技术,因为我们起步很低,但是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于是我们和国外的厂商搞合作,我们给他们提供市场,希望换得他们的技术。但是多年合作下来我们没有看到我们自己的汽车技术水平、能力的提升。这种交换到现在看来极不划算。”
他认为,从产业政策中隐退是中国经济做大做强的根本。“这个过程需要我们的产业政策从主导型向辅助型,从目标型向指导型的转变,政府对产业的亲力亲为最终必须彻底改变。”其中,吴庆提到打破国有垄断的必要性,“拿银行来讲,如果打破国有银行的统治地位,最受益的首先是小微企业和农业。资本下乡了,农村的转型升级就会加快,因为农业产业化急需大量的资本。农村面貌的改变直接的影响就是富人会离开城市,流向农村。当然这还要有土地产权和知识产权的配套改革。知识产权解决的是能否留住创新型企业,这是中国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标志。”
吴庆最后指出,产能过剩问题是政府干预一手造成的。过剩产能的背后都有政府的意志和利益,就业、税收、GDP成绩和官员的仕途紧密相连。各级地方政府,各自把手一块,不会轻易撒手,即使是过剩的产能,即使是高污染的行业,只要有政府的利益在里,就很难调得动。吴庆不看好当前一些垄断行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造,因为带有政府色彩,没有看到实质性改变,只能说在耽误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