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自贸区成立一年来—四大制度创新取得显著成果
2014/11/10 13:29:51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上海自贸区成立一年来—四大制度创新取得显著成果① 探索更加开放透明的投资管理制度,一年来,上海自贸区新增企业1.26万家,超过以往20年的总数;② 推进贸易监管制度创新,陆续推出了“先入区、后报关”、“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等60项监管新措施;
③ 推动金融制度改革,推出51条金融创新举措和一系列实施细则;
④ 探索建立事中事后监管制度,维护市场秩序,防范系统性风险
“一年以来,上海自贸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在投资管理、贸易监管、金融改革、事中事后监管4方面制度创新上取得了重要成果。”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主任艾宝俊近日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自贸区今后的改革速度会更快、程度也会更深,将为实现可复制可推广提供更多更好的经验。
艾宝俊表示,自去年9月29日上海自贸区成立以来,着力推动投资管理、贸易监管、金融改革、事中事后监管4方面制度创新,在建立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框架上,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首先,探索更加开放透明的投资管理制度。根据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以外内外资一致等原则,建立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最大程度提升投资便利化水平;制定和完善了负面清单、实行了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的备案管理制度、实施了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一年来,上海自贸区新增企业1.26万家,超过以往20年的累计总数。外商投资呈现逐月递增态势,新设外资企业1784家。对外投资呈现加速发展趋势,已办结107个对外投资项目备案,中方对外投资总额累计23亿美元。
其次,推进贸易监管制度创新。充分借鉴国际经验,逐步形成“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区内自由”的贸易监管制度架构,不断提高贸易便利化和监管国际化水平。陆续推出了“先入区、后报关”,“经认证的经营者互认(AEO)制度”,“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等60项监管新措施。货物入区通关时间平均缩短2至3天,平均节约物流成本10%左右。上海自贸区货物进出口平均通关时间比区外分别减少41.3%和36.8%。
第三,推动金融制度改革。在坚持宏观审慎、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推进自贸试验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联动建设,逐步建立以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跨境使用、利率市场化、外汇管理改革为重点的金融制度框架和监管体系,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推出了自由贸易账户、跨境人民币结算、双向资金池等51条金融创新举措和一系列实施细则。其中,自由贸易账户体系是一种分类别、有管理的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操作模式,今年6月18日正式启动,已开立5200多个自由贸易账户,资金周转效率得到提高,企业融资成本得以下降。同时,自贸试验区新增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额2000亿元,人民币境外借款发生191亿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业务发生387.9亿元。此外,目前94家有金融牌照的机构和一大批金融服务企业落户上海自贸区,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上海国际黄金交易中心等一批面向国际的要素市场平台在自贸试验区成立运营。
第四,探索建立事中事后监管制度。着眼于转变政府职能,按照市场经济和更加开放的要求,逐步建立一套由基础性制度、专业监管制度等组成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体系,更加高效、透明、规范地维护市场秩序,防范系统性风险。
艾宝俊表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普华永道、上海财经大学等5家中外研究机构分别进行了第三方评估,第三方机构的综合评估报告反映,自贸试验区在转变政府职能、改革监管方式等方面实施了众多创新举措,取得了重要突破,打造了改革开放的新高地,对全国范围的改革开放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
艾宝俊表示,上海自贸区改革带有压力测试的任务,在更大的范围去试验,这种压力测试可能更准确一些。“所以,我们要把一些改革措施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提高压力测试的水平。”他说,当前上海自贸区正在研究制定下一步工作方案,要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再推出一批新的开放举措,编制2015年负面清单;进一步推动自贸试验区和国际金融中心联动建设,健全本外币一体化的自由贸易账户功能,加快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要深化贸易便利化改革,尽快实施货物状态分类监管试点;推进事中事后监管,加快建设监管部门信息共享平台和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
“2015版负面清单肯定会有调整的空间,但建议大家不用去关注清单的长短,比长短更重要的是管理措施的透明度,要让市场主体充分可预期,这是上海自贸区下一步的重点。”艾宝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