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跻身世界前列
2022/2/10 12:08:56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2001年到2020年,产业用纺织品的纤维加工量从190多万吨增长到1900多万吨,占全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的比重超过33%,已经位居纺织行业服装、产业用、家用三大终端应用“2001年到2020年,产业用纺织品的纤维加工量从190多万吨增长到1900多万吨,占全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的比重超过33%,已经位居纺织行业服装、产业用、家用三大终端应用领域的第二位。”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兼秘书长高勇在日前召开的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协会成立20周年纪念活动致辞时表示,20年来,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坚持党建引领、守正创新,勇于开拓进取、担当作为,始终活跃在中国纺织工业最前沿,为纺织强国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行业自身也在实践中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全球最大的产业用纺织品生产、消费和出口国。
四方面的主要成就
“过去5年,行业发展取得诸多成就。”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副会长李桂梅在作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第四届理事会工作报告时表示。
一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提质增效成果显著。截至2020年,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同口径工业总产值达到1.6万亿元,比2015年增长60%,年均增长9.9%,行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2%。目前行业内已有示范产业集群17家,比2015年新增4家,合计经济规模超过2300亿元。此外,目前,我国产业用纺织品主要产品产量占全球三分之一左右,出口额占全球的30%,其中,2020年我国非织造布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比2015年增长近10个百分点。
二是主动服务国家大局,行业影响力显著提升。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行业紧急复工复产,大量生产口罩、防护服以及主要原辅料,确保产品质量和价格稳定,为打赢疫情防控战作出重要贡献。
三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构筑稳固产业基础。行业通过强化产业链融合、积极配套工程服务、主动衔接终端需求等方式,不断提升创新能力。2020年,行业骨干企业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2.9%。同时,行业基础研究进一步得到重视, “土工建筑增强材料制备与应用” “高性能纺织结构柔性材料制备及应用”“应急救援特种防护材料关键技术和装备研究与应用示范”等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十余项中国纺联基础研究项目的实施,促进了行业重点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关键共性技术提升。
四是重点领域快速发展,市场广度深度并进。过去5年,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行业年平均增速达26.5%;过滤与分离用纺织品行业年平均增速达7.9%;土工与建筑用纺织品行业年平均增速达6.9%;安全与防护用纺织品行业年平均增速达5.3%;航空航天和国防军工用纺织品行业年平均增速达12%;非织造布行业年平均增速达到13.19%。
加快 “四化”转型升级
李桂梅表示, “十四五”期间,行业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科技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国民经济各领域需求为重点,加快产业用纺织品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升级,重点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坚持创新引领,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加强基础共性技术研究,开展强链、补链联合攻关,形成系列化、高端化原辅料和技术装备供应体系;推动建设国家和地区产业用纺织品创新中心,加强行业在重点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加快技术升级,加大新材料、新技术规模化应用,提高产品附加值。梯度培育优质企业,培育重点领域内具有核心技术和生态主导权的链主企业,培育各个细分领域内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二是坚持统筹规划,推进行业制造能力系统升级。加快先进装备和软件在行业的应用,支持企业关键环节数字化、网络化改造,实现以 “MES+ERP”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管理,有序推动行业智能工厂建设,初步构建数据驱动的,以工艺优化、质量控制、能源管理和设备维护为特征的智能化能力。在有条件的集群地区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大数据中心建设。制定行业节能减碳方案,大力推广节能降耗的技术、装备,鼓励使用清洁能源,推进企业创建绿色工厂。大力推动可生物降解纤维材料、再生纤维材料和绿色环保助剂在行业的应用,开展绿色非织造布及制品认证工作。探索废旧纺织品在行业内高性能、高附加值应用路径。
三是坚持融合发展,实现重点领域技术和应用突破。结合行业实际和保障重点领域供应链、产业链安全可靠的战略需要,行业将在高性能非织造布、海洋产业与渔业用纺织品、应急与安全防护用纺织品、医疗卫生与大健康用纺织品、过滤用纺织品、交通工具用纺织品、土工建筑用纺织品、国防军工与航空航天用纺织品等八大领域开展产业提升行动。在这些领域中,行业将突破关键技术,补齐短板,面向高端市场开发高质量产品,建立面向不同应用场景的体系化的产品线,完善产品、应用和测试评价标准体系,推动企业产业链延伸和服务拓展,将这些领域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左宗鑫)
转自:中国工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