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信息化日趋完善 行业标准初建
2010/1/29 14:31:08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教育信息化日趋完善 行业标准初建近年来教育信息化建设在我国取得迅猛发展,教育信息化环境和资源建设以及从业人员信息化素质的提高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随着IT产品和技术走进校园和教室,资源重复建设和浪费、产品功能和实际应用需求分离以及质量参差不齐等一些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为解决这一问题,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标准,对即将进入教育行业的IT产品和技术进行规范和监管至关重要。
教育行业标准初建 仍存不足有待完善
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教育行业标准。2008年12月30日教育部颁发了《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仪器设备配备标准》;教育部颁发的《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是对教师的从业素质进行规范和促进。《教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整改落实方案》中指出:“完善标准和制度建设,加强教育技术装备工作”。随着越来越多的学校对教育信息化技术的需求,建立完善的教育技术标准迫在眉睫。
清华大学电教中心副主任钟晓流表示,目前困扰学校的IT产品和技术采购最大的难题就是信任和互通的问题。各个厂商的产品往往不能相互兼容,这意味着学校在采购了某个品牌的产品后就无法再选择其他厂商的产品。例如某个产品的通信方式,具体使用串口、并口,还是使用总线或IP网络,这样的标准需要进行统一和规范,否则很容易造成学校教育信息化重复建设。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育技术中心主任王峻京认为,在教育信息化数字化环境和目标下,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共建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如果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资源分类、测试标准,很难将众多不同规格的资源统一到同一个平台下;资源标准与实际脱节也会造成更多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秘书长刘雍潜介绍,教育技术标准可简单分物理教育技术标准和教育技术标准。物理教育技术标准规范例如投影机、电脑、打印机、电子白板等这样实体的标准;实体教育技术的应用方法、有机高效的组织教学的方案、教育从业人员和受教育人员的信息化素质等标准是教育技术标准。完善的教育技术标准并不是简单地检验IT产品和技术合格与否,而是要全面、精准、细致地帮助学校更好更方便地选择最适合自身需求的IT产品和技术应用方案,是为了让学校明确高效使用教育技术和产品的方法,提高信息化教学效率,从而培养出符合信息化素质标准的合格人才,因此教育技术标准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
刘雍潜认为,目前教育行业标准制订者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号召力最强、最规范、使用范围最广泛的是政府类标准,但是一般都是等事物发展到相对成熟或者出现问题的时候才制订相应规范。因此,也就可能存在针对性不强或者标准比实际应用需求滞后的情况。行业发展需要标准规范,但政府标准暂时没有出台,而包括企业在内的其他组织都在做,这就容易出现行业混乱。同时因为企业的标准是规范自身产品、技术的标准,行业竞争性和企业的商业目的会导致标准产生倾向性,决定其不能推广到全行业范围内。另外,行业协会组织作为教育用户是标准制订的第三方力量。他们连接着教育信息技术的用户和生产者,能从教育用户视点出发,直接反映教育用户的需求和想法,代表教育行业发声。
行业发展呼唤新标 四大要点需要注意
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大潮推动教育信息技术发展。IT产品和技术越来越以汹涌的气势涌进教育行业。怎样让学校更容易地区分出应用方案的优劣,并根据自身的教学需求以及资金预算选择最适合的方案?同时,怎样使IT厂商能够更准确地对自己的教育应用方案进行定位和改进?学校、行业专家和IT企业,表达了各方意见:
从教学应用出发:教育技术标准制订前,必须深入教学一线对教育技术应用需求作深入彻底的研究,多听一线师生的要求。从应用需求出发也有时间、空间和用户类型等几个方面需要考虑。钟晓流认为:教育行业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包括大学院校、职业学校和中小学等,这些学校的层次不同,对教育类IT产品和技术的需求就不同。地域不同,对于教育技术的应用需求也会不同。需要充分考虑每个层次学校的需求,甚至为不同层次制订不同的标准。
立足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教育技术标准应有一定的预见性和前瞻性,但是不能超乎应用需求无限拔高。王峻京认为,教育现代化过程中网络是基础,资源是核心,应用才是根本。教育技术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应用需求的不断提升,教育技术标准也应该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且它的完善过程可以不断促进厂商与学校的互动,开发更符合学校应用需求的产品。
引进产学研结合的模式:教育技术标准的制订应由教育用户也就是一线使用者提出需求,由教育行业内专家、专业评测机构和IT企业共同参与,共同制订符合教育行业应用需求且对未来教育信息化发展有促进作用的行业新标。企业的积极参与能更好的从产品的生产研发阶段减少资源浪费。例如:在很多边远山区的学校,配置了电脑之后几乎永远不会涉及升级的问题,而传统的电脑在设计时就考虑了升级的问题。例如,英特尔就会为教育行业设计一些All in one的产品,将CPU等硬件集成在主板上,这样成本会更低,而且稳定性会更好。
重在推广执行和监控检查:教育技术标准制订得再完善,如果不能有效地执行到位,没有后期的跟踪督查,也会成为一纸空文,不会对教育技术发展和教育信息化产生促进作用。因此,需要标准制订部门联合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企业和媒体共同推进和监控实施工作,力争把每一条规定执行和落实到实际的采购和教学过程中去。
新标建立意义重大 各方联动应用为本
从应用需求出发的新标准的建立对教育信息化的促进,首先表现在对于教育信息化环境的建设和使用效率上。王峻京表示,如果企业能够尽可能在生产研发阶段就研究应用新标,教育用户采购和使用时也遵照应用新标,将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提高教育技术使用率,这对于中国教育信息化的贡献不可估量。
同时,从应用需求出发的新标准的建立对教育技术的生产过程、科研都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由于企业和科研机构在参与应用型标准的制订过程中积极研究用户的需求,这对于后期产品推广和销售是很大的促进。同时科研从实际应用需求出发,也就更具有生命力。
另外,从应用需求出发的新标准的建立对于信息资源内容本身建设以及资源共享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微软(中国)有限公司教育行业总经理崇宝欣认为:对于中国教育行业来说,目前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如何充分利用和共享IT资源,尤其是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因此,要建立多层次的(包括从教育部到各省市教委、各区县教育局以致到各个学校)数据、应用和管理标准,使IT资源以及建立在IT基础架构之上的教育应用资源就能够最大限度地得到共享。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采用多媒体手段,甚至利用高清电影资源来辅助教学,这些应用使学校对IT产品和技术的需求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如果没有一个既服务于学校,又同时被IT企业生产研发广泛采用的教育技术标准,那么上述设备及其方案的兼容性、通用性等问题,将成为学校今后面临的巨大难题。究竟IT产品和技术进军教育行业谁来把关?教育行业应用需求推动着行业发展并将诠释这个命题。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三年后打印机市场销售额将增加到1000亿美元
- 下一篇:兔肉深加工产业的春天?
-
- 直达16个行业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