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路线分析
2010/12/11 0:47:42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我国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路线分析梳理一下国内几家有代表性的企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研发与推广上所选择的路径可以发现,“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几乎成为一个心照不宣的定律。从新能源技术路线的选择,到研发与推广途径的选择,各大车企尤其是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在多条道路上均有涉猎。
政策的扶持坚定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信心。国内汽车企业纷纷投身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到目前为止,工业和信息化部车辆产品公告内,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已经达到60多家,新能源汽车产品已经达到240多个。
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式上,国内各大汽车企业基本都确立了多元化、多技术整合的发展战略。而目前正在修订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也鼓励多种路线百花齐放、齐头并进,尤其是在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推广方面,更是推动企业勇于创新,探索不同的发展道路。
研发与推广多面出击
如奇瑞的触角从混合动力到纯电动,又延伸到增程式电动车;上汽则更为全面,除了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之外,还有燃料电池、超级电容等多条技术路线。
11月3日,上汽集团与通用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将在新能源汽车基础技术研发和新一代车型开发等核心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两大汽车集团将以电动汽车为重点,联合推动双方下一代电动车的基础技术研究,并共享双方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领域的经验。
除了联合研发外,早在去年12月,上汽集团就与美国A123系统公司按照51:49的股比,成立了上海捷新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生产和销售车用动力电池系统,并提供技术服务和其他售后服务。
在推广方面,上海世博会成为上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试验田。截至今年10月31日,上汽集团旗下的1300多辆世博新能源汽车已安全运行168天,运送游客11758万人次,行驶里程663万公里。其中,上汽提供了1125辆新能源车,技术上包括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超级电容等多种方案,品种上包括轿车、大客车、观光车、出租车等多种车型。
在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中,奇瑞汽车今年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动作频频,加快了将新能源汽车推向市场的步伐。11月5日,奇瑞汽车与赛伯乐(中国)投资公司、普天海油新能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中新天津生态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华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高瞻电动车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就纯电动汽车示范运营、新能源汽车海外销售、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快换电池电动汽车研发生产等方向展开合作。其中重要的合作在于,配合整车租赁、联合销售、汽车保险等内容,共同建成成熟的电动汽车运营模式。
此前的9月份,奇瑞新能源首家专营店合肥包河专营店进入试营业,这也是全国首家新能源汽车直营店,标志着奇瑞新能源汽车商业化进程取得实质性进展。同一天,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宣布,旗下新能源汽车M1 EV即将正式亮相区域市场,可在近期接受预定。
在研发方面,奇瑞更是尝试了各种模式。今年9月,奇瑞宣布两款增程式电动汽车将于明年正式上市,成为国内首家掌握增程式电动汽车核心技术的汽车企业。所谓增程式电动汽车,即当车载电池电量消耗至最低临界限值时,增程器将自动启动并为其继续提供电能,以实现高达数百公里的续驶能力。这可以有效克服电动车驾驶者的“里程焦虑”,此外,增程式电动汽车的电池容量只需纯电动汽车的40%左右,极大地降低了成本。
在自主研发之外,奇瑞还尝试了成立合资公司以及合作研发的模式。今年8月,奇瑞汽车旗下的芜湖奇瑞科技有限公司与台湾明基友达集团旗下的明基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双方将成立股比为50:50的合资公司,合作开发和生产新能源汽车中的锂电池隔膜,共同开拓电池新能源材料市场。今年4月,奇瑞与美国Better Place公司签署技术合作协议,联合开发量产型可更换电池电动汽车应用方案,同时研究领先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解决方案。随后,奇瑞与Better Place公司以及国家电网宣布将联手突破新能源汽车发展瓶颈。奇瑞跟Better Place合作奇瑞A5快换电池的电动汽车,而Better Place与国家电网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国家电网拟在内部使用奇瑞A5 EV作为内部工作用车。
此外,无论是东风、一汽大众还是比亚迪、吉利、长城,无一例外地都在研发与推广方面多面出击,除了自主研发之外,还与多个行业的多家公司合资合作,力图分散投资,最大限度地降低失败的风险。
借鉴美国刺激政策和日本研发模式
尽管国内汽车企业争相掀起了新能源汽车的造车热潮,但新能源汽车在现实中却存在基础配套设施待完善、消费市场不成熟、关键技术攻关难等重重障碍。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将拥有巨大的市场前景,专家建议,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应学习借鉴美国刺激政策和日本研发模式。
目前,美国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上采取的是政府和企业双作用力的方式。奥巴马政府的燃油限制和新能源政策为美国汽车业明确了方向,企业则加快了自主研发步伐。美国通过制订更为严格的汽车燃油排放标准和新能源汽车政策,以及通过政府采购节能汽车、减少节能汽车购置税、设立新能源汽车的政府资助项目、投资促进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等策略,进一步推动汽车产品朝着“小型化”和“低能耗”方向发展。美国政府将购买由美国三大汽车厂商制造的1.76万辆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节能汽车。
奥巴马明确表示,到2015年,美国将有100万辆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上路。为鼓励消费,购买插入式混合动力汽车的车主,可以享受7500美元的税收抵扣。同时政府还投入4亿美元支持充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这些新能源政策,更加明确了美国车企研发节能减排新产品的方向和目标。
除了政策刺激之外,新能源汽车尚待攻克许多关键技术难题。因而,加强联合研发,提高研发效率也是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专家建议,在这方面,我国或可借鉴日本的研发模式。
日本为攻克电池方面的关键性技术,已建立了开发高性能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的最大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共同实施2009年度“革新型蓄电池尖端科学基础研究专项”新项目。该联盟包括丰田、日产等汽车企业,三洋电机等电机、电池生产企业以及京都大学等著名学府及研究机构,共22家成员单位。该联盟单位每家出50名以上专业人员从事合作研究,开发企业需要的共性基础技术。日本政府计划7年内对该项目投入210亿日元,通过开发高性能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在2020年前,将日本电动汽车一次充电的续驶里程增加3倍以上。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中空成型技术应用及发展分析
- 下一篇:我国彩电市场前景分析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