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一五"期间我国石化行业取得显著成果
2011/3/3 14:38:00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十一五"期间我国石化行业取得显著成果目前,我国石化产业共有3.67万家规模以上企业,约690万人从业人数,包括石油炼制和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煤化工、盐化工、生物化工等20多个子行业,可生产基础化工原材料、合成材料、农用化学品、国防化工品、新型材料、专用化学品和精细化工品等6万多种产品,形成具有一定国际竞争能力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十一五′期间,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拉动下,石化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一、产业体系逐步完善,经济规模不断扩大
“十一五”期间,石化产业飞速发展,产值、利润、销售收入分别年均增长21.3%、13.2%和21.3%。2006~2008年产值年均递增25.6%,高于′十五′期间5.5个百分点。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产值增速有所下降。2010年,石化产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1.1%,达到78675亿元,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比2005年增长180%。其中,炼油行业产值24252亿元,比2005年增长135%;化工行业产值52321亿元,比2005年增长197%,按汇率(6.58)计算突破7900亿美元,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石化产业实现利润总额3800亿元左右,比2005年增长382%左右,占全国工业总利润的8.9%。
二、生产消费协调发展,产业地位不断提升
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石化产品生产大国,2010年石化产品国内生产总值11957亿美元左右,其中出口约1317亿美元,有20多种大宗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其中氮肥、磷肥、纯碱、烧碱、硫酸、电石、农药、染料、轮胎、甲醇、合成纤维产量排名世界第一,乙烯、合成树脂、合成橡胶排名世界第二。随着新建、改扩建装置的陆续投入生产,我国主要石化产品产量将继续保持领先位置。同时,我国也是全球第二大石化产品消费国,2010年石化产品国内消费12495亿美元左右,其中进口约1855亿美元,占国内市场份额的14.8%。
三、产业投资稳步增长,投资方向日益合理
“十一五”期间,石化产业投资保持持续较快增长,2010年投资规模达到8945亿元,比2005年增长279%,年均增幅达30.5%。由于市场需求快速增长,2010年炼油行业完成投资1328亿元,比2005年增长204.8%,年均增长25%;化工行业完成投资7349亿元,比2005年增长233.9%,年均增长27.3%。近一时期,产能过剩的基础化学原料、氮肥等行业投资出现负增长,市场短缺的合成材料、专用化学品等高端石化产品投资增幅高于产业平均值1倍,产业投资高端化趋势明显。
四、发展模式不断优化,产业园区成为主流
国内外产业发展历程表明,园区化发展模式有助于发挥产业集聚效应,推动结构调整。′十一五′以来,石化产业结合大型基地,致力于发展大型综合性化工园区和专业特色园区,发挥产业关联性,推动相关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目前,省级以上化工园区已有60多家,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形成了以上海、南京、宁波、惠州、青岛、大连、天津为代表的、以加工和用境外资源为主的沿海沿江化工集中区。
国家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给中西部地区石化产业园区的发展带来了机遇。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内蒙、四川、湖北等地都依托资源优势,打造出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以资源深加工为主的特色化工园区。如青海盐湖资源加工区、陕西榆林重化工基地、宜昌精细磷化工园区。这些产业园区的建设,已成为推动中西部经济腾飞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地区经济发展亮点。
五、产业布局不断完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通过政策引导、科技创新、资产重组等一系列措施,石化产业在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产业布局等方面不断优化。进入“十一五”以来,石化产业按照产业集群化、一体化和园区化的发展模式,逐步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石油化工聚集区,云、贵、鄂三大磷肥产业区,川渝和新疆氮肥基地,青海和新疆钾肥基地。甲醇、电石、煤制烯烃等煤化工行业向内蒙、陕西、新疆、宁夏等富煤地区集中。截至2010年底,石化产业已形成19个千万吨级的炼油基地,炼油能力已占总加工能力46%。镇海炼化、大连石化的炼油能力超过2000万吨;中石化与中石油的炼厂平均规模现已分别增至714万吨/年和590万吨/年。上海、茂名、天津、镇海、独山子等5个百万吨级乙烯基地的建成投产,使乙烯企业平均规模提高到62万吨/年。
近年来,石化产业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新产品开发。′十一五′期间,新产品产值年均增长33.4%,高于行业平均增速10个百分点以上;农药中杀虫剂比重降低9.9个百分点,除草剂比重上升16.4个百分点;离子膜烧碱比重提高30.2个百分点,轮胎子午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高浓度磷复肥比重提高16.2个百分点;专用化学品比重不断提高,产值比重上升到15%。
六、产业技术水平提高,科技创新效果显著
“十一五”期间,石化产业通过加大科研投入,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取得突破,一些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被打破,促进了产业的快速发展;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形成,增强了产业核心竞争力;一批重大技术装备研制的成功,提高了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通过新型催化、新型分离、生物化工、自动控制与信息、纳米、新型环保与节能6大关键共性技术重点攻关,取得了草甘膦和全氟离子膜工程化技术、高端石化产品合成和聚合技术等成果。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先后实现了己内酰胺、双氧水直接氧化丙烯制环氧乙烷、异戊橡胶、卤化丁基橡胶产业化,开发出了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和粉煤加压气化等技术及装备,千万吨级炼油装置设备本土化率已达90%以上,百万吨级乙烯装置设备达到85%以上,30万吨合成氨、50万吨尿素装置达到94%。
七、节能减排稳步推进,环境保护取得成效
2009年,全国石化产业综合能源消费3.52亿吨标煤,全行业能源消费量占全国总量的11.4%,占工业能源消费量的16%。其中,化学工业消耗标煤25531万吨。万元增加值平均能耗为3.65吨标准煤,比2008年下降5.2%,比2005年下降13.5%。石化产业多数重点耗能产品能源单耗连续下降。2010年吨原油加工耗标油70千克,比2005年下降9%;吨乙烯综合能耗628千克标油,比2005年下降10%;合成氨吨产品消耗标煤1300千克,比2005年下降15%。
2008年,全行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62.4万吨,比2005年下降19.9%,氨氮排放量11.7万吨,比2005年下降51.7%,二氧化硫排放量185.1万吨,比2005年下降10.5%。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完成了“十一五”国家设定的目标。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新兴能源被赋予抢占未来战略制高点
- 下一篇:LED产业必须突破上游芯片技术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