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滴滴快的合并:两个“败家子”的联姻
2015/2/16 8:33:10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 2月14日情人节,滴滴打车宣布与快的打车战略合并,这也成为2015情人节的热门话题。其实,关于两者合并的消息已经持续见诸媒体数日,这也应验了无风不起浪的老话。2月14日情人节,滴滴打车宣布与快的打车战略合并,这也成为2015情人节的热门话题。其实,关于两者合并的消息已经持续见诸媒体数日,这也应验了无风不起浪的老话。
看到滴滴与快的合并的消息,我并未感觉到什么意外,而且在几天前听到这个消息就已经对他们的合并有了几点看法,于是看到消息后就迅速将观点写在了朋友圈里:
1、投资人的意志,烧了太多钱,死拼无结果,继续拼两败具伤!2、合并后无需再发补贴了,垄断市场后准备打包上市,投资人跑路!3、用户没有得到任何好处,因为没有补贴了!4、如果不开放支付手段,这种合并就更是投资人意志,而开放则意味着腾讯支付进攻战略失败,阿里也不需要防御了,似乎这个局面不是某一方想要的!长文分析后续补上!
滴滴与快的是打车软件的双寡头
经济学的寡占市场竞争分析认为,寡头垄断市场上,寡占双方进行恶性竞争的结果是两败俱伤。滴滴和快的分别依靠腾讯、阿里巴巴的资金、资源将大量打车软件淘汰,构成了寡头垄断之势。据CNNIC报告,滴滴打车市场份额为74.1%。易观国际报告则认为,快的打车份额为56.5%,滴滴为43.3%。
对于这些报告数据,我们可以一笑而过,调查标准“你懂得”。但是滴滴和快的占据打车软件市场前两名,并垄断90%以上市场是完全可以肯定的。而寡占理论指出,寡占者一般会放弃恶性竞争,而采取相互勾结的方式,共同制定协议价格和规则。
比如,在2014年的多场反垄断调查中,日本汽车配件厂商之间在中国市场形成寡头垄断地位,他们也采取了相互勾结的行为,指定垄断价格,攫取高额利润,触犯了中国的反垄断法。所以滴滴与快的合并是否需要接受反垄断机构的调查?他们在后续是否会在专车领域抬高价格,利用市场支配地位打击易到、Uber、AA、一嗨等份额较小的企业,这也是判定他们是否触犯反垄断法的重要依据。
合并是部分投资人意志,腾讯阿里态度仍不明朗
显然,滴滴与快的合并是双方投资人的意志。这两家公司是打车软件市场上的幸运儿,他们率先获得了资本市场的青睐,但是这些善于投资互联网公司的企业并没有想到打车市场是一个比电商还烧钱的领域。
自2013年开始,两家在打车市场对司机和用户的补贴已经高达数十亿元,而且至今看不到盈利模式,同时持续面临各地交管部门的处罚与监督。资本的目的就是赚钱,但现在却距离赚钱遥遥无期,而享受了补贴的用户变得十分“矫情”,只要“停药”就不再使用。
恶性竞争、用户不买账、政策监管的不确定性都让已经投入巨资的纯资本感到恐惧,所以他们必须撮合这场寡头之间的交易,以期待不再支付补贴,降低烧钱速度,做大规模瓦解小对手,给监管机构施压,尽快IPO套现。
但是滴滴与快的却是腾讯推广微信支付的马前卒,是阿里防御微信支付的坚强后盾,所以这两个投资人是这种恶性竞争的最大受益者,而其他诸如DST、淡马锡、软银、老虎基金们却一无所得。
一旦两者合并,是否意味着滴滴打车用户也可以用支付宝支付?快的打车可以使用微信支付?而目前用户选择滴滴和快的的主要标准除了补贴多少外,就是支付工具的不同。因此,如果支付工具无法通用,就意味着这个合并对于用户而言无任何意义。而如果可以通用支付工具,则意味着滴滴失去了微信支付“马前卒”的角色。
再进一步考虑,只为滴滴开放的微信朋友圈、微信群也可以对快的开放?打车软件内置的支付宝也可以任其在微信上曝光?虽然马化腾与马云都共同祝贺二者合并,但并不意味着阿里与腾讯和解了。
显然,滴滴与快的合并后续还有很多难题待解,我看到已经有人以优酷和土豆合并来预测滴滴和快的可能面临的裁员、某一方管理层退出套现等,这都是无法回避的。
难以探寻的盈利模式更让人担忧
打车软件市场如此火爆,与腾讯想要推广微信支付有着密切关系,如果不是腾讯的巨资投入滴滴,也不会有阿里巨资投入快的,所以享受了福利的网民应该感谢腾讯,而滴滴和快的两个幸运儿更应该磕头拜谢。
但是到底打车软件的盈利模式是什么?至今没有人可以给出明确答案。在专车市场上,滴滴和快的打车的盈利模式就是收取“份子钱”,与传统的出租公司似乎并无本质区别,除了信息化之外。而昂贵的打车价格,持续的高额补贴,较少的打车人数,显然无法支撑他们的巨额投资。
所以很多人认为,打车软件的盈利模式是海量用户下的广告、电商、O2O。目前,广告模式已经成为滴滴打车的收入来源之一,利用“独食”微信资源的优势,帮品牌企业发打车红包成为一种广告形式。寄生于微信之中,与微信自己推的信息流广告没什么本质区别。
所谓的电商和O2O,则被认为有了用户之后就是连接服务的入口,就必然有价值,这是互联网人非常擅长的为资本市场“画饼充饥”。但是当前的滴滴、快的似乎泡在了“钱坑”里,根本没有自主获得盈利的想法,甚至有个创始人还讲3年内不考虑盈利。
我认为不给他们断奶,他们是不会想到去创新盈利模式的,因为无论是电商、O2O都会涉及到非常庞大的地推业务和更为复杂的线上线下结合,泡在“钱坑”里的企业怎么可能会用心去做这种费劲的业务。“富二代就是败家”这似乎是一个难以跳出的魔咒!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