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零售业发展三大症结分析
2015/3/6 8:33:05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 近日,春节期间45万中国旅客游日,并狂掷1125亿日元(约合59.3亿元人民币)用于购物的消息引起诸多媒体热议。而与此同时,羊年国内消费市场却平淡开场。据商务近日,春节期间45万中国旅客游日,并狂掷1125亿日元(约合59.3亿元人民币)用于购物的消息引起诸多媒体热议。
而与此同时,羊年国内消费市场却平淡开场。据商务部监测,2015年春节黄金周(2月18日-24日),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6780亿元,比去年春节黄金周增长11%。2015年春节黄金周消费增速比2014年下降了2.3%。国内消费不振,中国游客赴国外消费却极为火爆,中国消费力外流现象越演越烈。消费力外流凸显中国零售业之殇。
成本之殇
中国人到海外购物已从前些年的购奢侈品或名牌产品,逐渐变为对奢侈品、名牌产品、电器、日用品、食品等全面“扫货”。记者连续多年赴日旅游,而且每次去都能接触到较多的“扫货”狂人。记者观察到,中国旅客赴日“扫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以前喜欢购买奢侈品、名牌产品、电器产品到现在逛扫日用品,“扫货”渠道早已从百货店、奥特莱斯蔓延到专业连锁店、超市、杂货店甚至农贸市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内外价差。
工资水平更高的发达国家,无论是欧美还是日本,名牌商品和日用品售价都比中国低。比如虎牌电饭锅,在日本合人民币二三千元一个,中国要卖到三四千元;一双儿童耐克鞋,日本合人民币220元一双,中国则350元一双;虎牌保温水壶,日本100多元一个,中国则合300多元一个。
造成内外价差有诸多原因。首先,较高的关税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消费品的内外价差。随着对进口商品关税的不断调整,一些进口商品的关税逐渐下降,将对缩小内外价差起到一定的作用。其次,中国零售业现有盈利模式是导致内外价差的重要原因。我国现行的零售业盈利模式之一是百货店的联营制,联营制催高了商品价格。另外,物流成本高也成为内外价差的重要推手。有关资料显示,2013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达10.2万亿元,占GDP的比率为18%,这一比率高于美国、日本和德国9.5个百分点左右,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约6.5个百分点,而且也明显高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印度是13%,巴西是11.6%。
信用之殇
在国外不会买到假货,国外买的商品质量更可靠,是国人更爱在国外消费的另一重要原因。
中国早已告别了商品短缺时代,人们也开始注重追求生活品质。在消费升级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追求商品品质,商品的精细、人性化,但在这方面,国内销售的商品远不如发达国家市场上的商品,因而也难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以保温杯为例,在国内购买的保温杯能达到相应的保温时间且密封程度好不漏水,就算不错的。但在日本市场上销售的保温杯,除密封性能好、达到规定的保温时间外,还使用了更轻便的材质,有的杯口还有水流控制装置,可以控制出水速度,防止呛水。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追求更人性化的商品,将目光转向国外是势所必然。
再加上国内消费市场还有不少伪劣商品混迹其中,有不少不良商家做虚假宣传,推出货不对板的商品,毁坏了国内商业环境,使整个国内商业信誉受到损害,让消费者尤其是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消费者对国内消费失去信心,进而将消费行为转向国外。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