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传统工厂如何应对机器人崛起?
2015/4/22 8:33:42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 人类工业终将迎来智能机器人时代。不久前,美国RethinkRobotics公司推出新一代“Sawyer”工业机器人。据闻,该机器人不仅能独立完成预设好的工作人类工业终将迎来智能机器人时代。不久前,美国RethinkRobotics公司推出新一代“Sawyer”工业机器人。据闻,该机器人不仅能独立完成预设好的工作,包括一些普通机器人无法处理的高精度工业任务,例如如测试电路板,还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重要的是老板们再也不用担心Sawyer偷懒或者要求加薪等烦恼。
高智商机器人崛起
前麻省理工学院机器人技术教授、Sawyer的设计者之一罗德尼·布鲁克斯表示,Sawyer机器人能够独立承担起诸如测试电路板等这些精细工作。“我们的目标是电子零部件组装领域,尤其是位于亚洲的电子设备装配产业。”
据悉,在设计Sawyer的时候,布鲁克斯曾细心观察了超过150种工厂工作,然后发现其中有许多工作仅仅需要机器人拥有一个机械臂便可以完成。有分析认为,诸如Sawyer这类智能机器人的出现虽然能让人们无需继续从事日复一日的重复性工作,但也会为全球带来高失业率的风险。
工厂招工难
工人相对较低的手工操作技能无法满足企业所希望的生产高效率,加上不断上升的生产成本日渐令企业窒息,这造就出一个矛盾的现象:企业招不到更多高技术工人,只好转向只能机器人,而低技术工人面临这失业危机。
就如布鲁克斯认为,如今即使是美国的工厂,也根本找不到足够多的工人。“如果说我们如今能看到许多人在工厂外排队应聘的话,那么机器人的崛起的确是个威胁。但就美国而言,如今工厂员工的平均年龄都在55岁左右,这意味着人们根本就不喜欢这一工作。”
中国如何应对机器人崛起?
移步中国,传统的以劳动力驱动型车间工厂将面临转型考验,大批低技能工人将被淘汰。
4月9日,《彭博社观点》刊文称,在中国,工厂的老板如今日子越来越难过:工人越来越缺,工资在上涨,罢工维权事件时有发生。加上东南亚国家的劳动力成本更低,吸引了很多原本在中国办厂的投资者,从而冲击中国工厂。那么中国的工厂老板该怎么办呢?一个越来越流行的选择是大量购买机器人。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数据显示,2014年,世界范围内工业机器人交易量为227000个,仅中国就购买了56000个,比2013年飙升了54%。然而,中国购买工业机器人的步伐才刚刚开始。上月,制造业重镇广东省宣布了一个为省里2000个最大的制造商购买机器人的三年补贴计划,其中广州市计划在2020年前将80%的工厂实现自动化。
机器人对人工的渗透性或会更大
如今,机器人操作精度和复杂性的提升似乎已经开始逐渐印证了硅谷企业家马丁·福特有关“传统人力生产行业已经逐渐走向末路”的言论:机器人已经开始进军那些原本只能由人类在手眼协调合作下才能完成的工作领域。而且,随着机器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受影响的工作岗位将不仅仅限于工厂工人,包括服务性岗位,甚至是办公室职员也不能“幸免”。
事实上,中国政府早就想将中国的制造业从低质量的手工组装产品,转移到高价值的产品,像汽车,家电和高端消费电子产品,这些都需要自动化的精准。
众所周知,中国的人口现在已经不再支撑中国传统的劳动力驱动型工厂的运作。城市化、生育控制政策、文化的变化等因素,已经将中国的平均生育率推到了比像美国这样的更发达地区还要低的水平。同时,城市劳动力人口的参与率也在下降,尤其是妇女。这些因素加在一起,都推动了工资上升。自从2001年,中国工人平均年工资增长率为12%,这个趋势给了工厂老板和政府官员们足够的动力来推动自动化。
今年三月,有国内媒体报道,中国家电产品制造商“美的”计划在2015年裁掉6千名员工(目前美的员工约3万人),以图给自动化生产让路。而到2018年,还要裁员4000人。
低技术工人失业不可避免
但是,令人不安的问题来了:那些在这个自动化过程中被机器人替代的低技术工人该怎么办呢?
到目前为止,企业和政府官员们给的答案还不能让人放心。2011年,富士康宣布将开始为期三年的计划,用多达一百万个机器人来替代一部分工人,富士康说这么做是出于“将工人们从更日常的任务转移到制造业中像研发这样更增值的职位的愿望”。但是,即使这些愿望是真诚的,富士康从来没有给出任何迹象表明,它有足够的高技能岗位给每个被替换的组装iPhone的员工。
同时,广东省的官员们和媒体认为,政府资助的机器人工业将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但是,即便是这些被替换的低技术工人们可以像政府暗示的那样,尽可能快地转换到那些工作上去,也不能保证,这些新增就业岗位可以支付像以前一样的工资。根据最近的有关自动化对劳动力市场冲击的研究,事实上,这么多的下岗工人同时找工作,他们可能赚得更少。
事实上,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佐证了硅谷企业家马丁·福特的观点:从目前的数据来看,新创造的就业岗位还无法同可能失业的人数持平。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