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制造业“4.0”:人才和技术是最大创新点
2015/5/22 8:32:33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 过去的十年是中国制造业飞速发展的十年,越来越多印有“madeinChina”的商品漂洋过海,销往世界各地,低廉的价格强烈冲击着世界各地的市场。中国已经成为名过去的十年是中国制造业飞速发展的十年,越来越多印有“madeinChina”的商品漂洋过海,销往世界各地,低廉的价格强烈冲击着世界各地的市场。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制造业的强盛极大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同时也向世界传递着这样一个信号:东方的巨龙正在苏醒!但是拨开表面的迷雾,往更深层次看,我们离制造强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目前的强大建立在极大的人口红利和环境资源的基础上,这些优势总有一天会耗尽,到那时,“大”将不再是优势,甚至有可能演变成负担。近些年来,这样的趋势逐渐明显:在高端制造业领域,我们的产品缺乏核心技术,竞争力缺失;低端产品领域,市场趋于饱和,销路不畅且竞争激烈,人口红利的逐渐丧失也在不断的压缩低端产品的利润空间。中国的制造业再一次来到悬崖边上,要想安全着陆,我们需要一双坚强的翅膀。
以人为本一直是中国先辈的智慧结晶,我们有着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基数,按理说,这应该是我们的优势,可惜我们并没有将这种优势转化为绝对的胜势。阻碍中国的制造业持续发展的有两头拦路虎,制造能力不强以及创新能力低下。归根结底是人才的不足。
在制造能力方面,我国目前制造技能人才严重缺乏,特别是高级技工和技师等高级技能型人才更是短缺。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提供的数字表明,在技术工人方面,发达国家高级技师占35%,中级工占50%,初级工占15%;而我国的比例却相反,初级工比例最高,高级技师则比例很低。制造技能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制造业持续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国制造企业的创新能力方面同样不容乐观。虽然近年来,我国工业产品的生产及出口增长迅速,在钢铁等领域甚至已经跻身世界生产大国的行列。但不容忽视的是,在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及出口方面,我国所占的比重依然较小。如果用高端技术产品在世界工业生产及工业贸易中的比重来衡量的话,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仍然处于绝对的弱势。要改变这种情况制造业企业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源是多方面的,要想解决它必须多管齐下。
教育是提升国民素质和培养专业人才的根本途径,在师资建设上,要进一步完善教师定期培训制度和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让教师能更快掌握最新的技术,并通过实践加深理解,加快培养一批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同时又能指导生产实习的一体化教师。其次,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采取有效措施鼓励职业院校从企业聘请高技能人才、工程技术人才担任兼职教师,优化师资结构。再次,积极推进职业院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吸引和稳定理论与技能兼备的优秀人才长期从事职业教育。在教材开发上,加快适用于高技能人才的现代培训技术和特色教材的开发和推广。
政府引导在这里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相关部门应该重视起来,组织大型院校、科研机构、成功制造业企业的技术骨干,通力合作,共同编写优秀教材,而后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精品教材的推广制度。在教学改革上,要注重学以致用,在重视理论指导和研究的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实践教学,高级技术人才不仅要理论过硬,实践动手能力也得上来,毕竟产品不是靠嘴说出来的,还需要实际动手操作。在教学评价上,除了教育主管部门的评估、学校内部的评估外,要积极引进第三方评估,比如用人单位、家长、学生甚至社会上专门的教育评估机构。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