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部门发布西北旱区农牧业可持续发展意见
2015/7/15 8:32:37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 7月14日从农业部获悉,日前,农业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保部、水利部和国家林业局等七部门制订了《促进西北旱区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7月14日从农业部获悉,日前,农业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保部、水利部和国家林业局等七部门制订了《促进西北旱区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
意见提出,到2020年,西北旱区水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残膜污染等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取得初步成效,农业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农牧业基础设施逐步加强,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农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日趋合理,农牧民收入持续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新局面初步形成。
为此,意见提出了保护水土资源,确保资源永续利用;调整农牧业结构,优化生产力布局;治理环境污染,改善农业农村环境;加强生态保护,提升生态服务功能;完善支撑保障,构建长效机制等重要任务。
根据意见,西贝旱区的特色农林牧业、循环农业有望得到大力发展,而农膜回收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等技术也有望获得推广应用。(中国证券网记者严洲)
以下为意见全文:
促进西北旱区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
西北旱区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区、农牧交错区和特色优势农产品产区,在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近年来,西北旱区有关省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农牧业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面临水资源相对短缺、生态脆弱、农牧业发展基础薄弱等突出问题。为指导西北旱区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促进西北旱区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重要性和紧迫性。西北旱区土地资源丰富,光照充足,生态类型多样,发展农牧业生产优势明显,是我国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为保障国家农产品有效供给做出了突出贡献。西北旱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主要发源地,是重要的生态屏障,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然而,西北旱区水资源缺乏,亩均水资源量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壤瘠薄、天然草原退化等问题突出,部分地方还存在大面积开荒、超采地下水等现象;农牧业发展方式仍然粗放,发展基础仍然薄弱,部分地区地膜污染突出;2013年西北旱区农牧民收入为6851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7%,贫困人口约占全国1/5,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加快西北旱区农牧业可持续发展,是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举措,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选择,是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持续增加农牧民收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
二、总体要求
(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前提,以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为目标,坚持因地制宜、量水而行,生态优先、适度开发,科技引领、改革推动,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合理确定开发规模,优化调整农林牧业结构,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走出一条增产增收与资源生态永续利用协调兼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基本原则。
——开发与保护并重。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依据水资源承载能力,以水定产、依水而业,确定合理开发规模。明确开发上限和保护底线,禁止无序开荒,严禁超采地下水,严格执行禁牧休牧轮牧制度。
——当前与长远结合。统筹推进生态建设,坚持适度开发、有限开发,集约利用资源,为子孙后代留下青山绿水良田。发挥资源优势,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构建农牧民增收长效机制。
——局部与全局统筹。突出西北生态屏障功能,统筹区域发展,实现跨区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带动作用,促进城乡要素合理配置和产业融合发展。
(四)发展目标。到2020年,水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残膜污染等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取得初步成效,农业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农牧业基础设施逐步加强,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农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日趋合理,农牧民收入持续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新局面初步形成。
三、保护水土资源,确保资源永续利用
(五)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实施西北节水增效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加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建设。新建一批大型灌区,进一步强化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配套供水计量设施,改善灌溉条件,增强农业抗旱能力。改造升级现有灌溉设施装备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农牧业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加强地下水资源状况调查评价,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
(六)严格保护耕地。切实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各类用地的统筹管控作用,坚守耕地红线。加快推进城镇周边、交通沿线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切实将优质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全国土地整治规划》等要求,开展土地平整,建设田间灌排沟渠及机井、节水灌溉、小型集雨蓄水、积肥设施等基础设施,修建农田道路、农田防护林、输配电设施,推广应用先进适用耕作技术。积极统筹整合土地整治、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农业综合开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相关建设资金,加大力度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适度开发耕地资源。
(七)加强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加强耕地质量监测评价。鼓励农民通过秸秆还田、种植绿肥、施用有机肥等方式增加土壤有机质,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提高农民科学施肥水平。强化耕地质量等级评定更新,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实现补充耕地与占用耕地数量和质量双平衡。按照“谁占用、谁剥离”原则,做好建设占用耕地表土剥离和再利用工作。推广工程改碱压盐技术,开展盐渍化耕地和坡耕地治理,实施梯田改造。
(八)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开展农业野生植物和畜禽地方品种资源普查,加大农业野生植物和畜禽地方品种资源抢救性收集和保护力度。实施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点建设,建立农业野生植物监测预警制度,构建农业野生植物资源鉴定评价体系。加强农业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建立健全预警监测体系,推进外来入侵物种综合防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建设,切实做好外来入侵物种灭除和应急防控。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