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米每斤跌破1元可能性较大
2015/8/20 8:34:20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 虽然立秋刚过,国内大部分产区玉米还处在关键生长阶段,但早熟的玉米已“开口笑”了,丰收的气息越来越浓。高产量、高收购、高库存、高进口现象突出“2013年政府主导虽然立秋刚过,国内大部分产区玉米还处在关键生长阶段,但早熟的玉米已“开口笑”了,丰收的气息越来越浓。
高产量、高收购、高库存、高进口现象突出
“2013年政府主导在东北三省一区收购当年产临储玉米7000多万吨,2014年又在上述地区收购了当年产临储玉米8400多万吨,但除了2014年3月至6月,市场价格快速上涨,并最高涨到1.4元/斤以外,其他大部分时间国内玉米价格均表现平稳。今年年初以来,虽然临储收购进度较快,但玉米价格还是出现了持续下滑态势。”辽宁玉米贸易商韩成伟告诉期记者,在近几年国产玉米数量年年增产幅度较大的情况下,临储收购对玉米价格的支持作用越来越低,同时大量收储和销售不畅,加上进口玉米快速增长,以及进口高粱、DDGS等玉米替代品数量庞大,还造成临储玉米以及市场上贸易类玉米库存居高不下。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当前国内玉米、稻谷、小麦市场高产量、高收购量、高库存量现象十分明显,尤其在玉米市场表现更为突出,同时玉米市场还存在着高进口量、高替代量等现象。
在东北地区和河北、山东、河南、湖北等地调研中记者发现,造成玉米产量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国内玉米种植面积增长较快。近年来,我国玉米种植、收获等机械化程度得到了很大程度提高,农民种植玉米用工量比前些年大幅降低,这弥补了当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缺乏的不足。
目前,在很多地区农民更乐意种植玉米,如东北三省一区原来很多传统的大豆产区几乎全部种上了玉米。而在山东、河北和湖北等地,随着近年来当地农民作种植结构的调整,这些地区玉米种植面积增加了很多,湖北、河北、山东很多地区在夏季主要以种植棉花为主,现在则大部分改种了玉米。由于种植面积增加较多,加上玉米单产近年来提高较快,国内玉米总产量自然是水涨船高。二是玉米临储收购政策支持价格多年来运行在高位,令农民种植玉米投入少、收益稳,提高了农民种植玉米积极性,如东北三省一区豆田、稻田改为玉米田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也有助于玉米总产量的提高。
国内玉米单产、总产“芝麻开花节节高”是好事,不过,由于总产量增长速度过快,在市场需求没有跟上产量增长速度的情况下,农民售粮就成了问题。为了保护农民利益,政府在东北三省一区实施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并针对2013年、2014年东北地区在玉米收获季节出现不良天气造成玉米质量下滑的情况,放宽了玉米收购标准,最终导致国内临储玉米收购量一年比一年高。与此同时,由于临储玉米出库价高和质量差,又造成临储玉米销售十分不畅,很多产区的临储玉米竞价销售连续多次出现了零成交现象,使得国内临储玉米库存较为庞大,相关部门不得不把玉米从产区向销区等进行跨省移库操作。这虽然缓解了一些产区仓容紧张的问题,但又造成了很多销区玉米库存也积累较多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在市场需求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加上很多原来传统的销区玉米产量逐渐提高,又让国内玉米市场贸易类库存逐渐累积起来。
河北藁城玉米贸易商王庆告诉记者,国产玉米数量庞大,但由于价格在近两年并没有随着产量的增长而相应出现下滑,在进口玉米成本不断下降,以及价格更低廉与质量更好的玉米进口替代品等大量出现的情况下,国产玉米的销售市场不断失去,国内玉米市场又出现了高进口量和高替代量的现象。
近年来,由于进口玉米、大麦、高粱、木薯和玉米酒糟质优价廉,进口量逐年猛增,使用范围也不断扩大,不但大举进入了饲料原料领域,而且还进入了制粉、酒精等食品市场,对国内饲料原料、制粉和酒精加工原料等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并对国产玉米等市场价格涨跌产生了较大影响。市场预期今年我国进口玉米、大麦、高粱、木薯和玉米酒糟的总量在2000万吨左右,已成为国内玉米市场不可忽视的重要供应货源和组成部分。
国内玉米市场高产量、高收购量、高库存、高进口量现象越来越明显,如果凭其发展下去,肯定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因此,如何引导农民调整作物种植结构,让国内玉米种植有序、稳定进行等已成了产区各级政府与农业部门的重要工作,而庞大的玉米市场库存如何削减又是粮食部门的重要工作。
玉米临储政策等可能会出现调整
农业部日前公布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1480号建议答复摘要》(下称《摘要》)显示,稻谷、小麦两个口粮品种应继续坚持最低收购价,玉米、大豆、棉花、油菜籽等品种要注重发挥市场形成价格的决定性作用。
《摘要》显示,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有关要求,立足我国国情、农情,按照“突出重点、有保有效”的原则,对不同品种实行差别化支持政策。对于稻谷、小麦两个口粮品种,应继续坚持最低收购价,但要改变价格刚性上调的市场预期,以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弱化最低收购价政策“保收入”功能,减少农民增收对粮食市场价格上涨的过度依赖,同时统筹运用好价格支持和补贴两个手段,保护农民利益。对于玉米、大豆、棉花、油菜籽等需求弹性大、产业链条长、国内外市场关联程度高的品种,要注重发挥市场形成价格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价格信号引导生产,调节供求,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目前,市场不断传出今年新产玉米上市后政府和相关部门将调低玉米临储收购价格的消息。也有消息称,自今年新产玉米上市开始,玉米临储收购政策将取消。市场预期,今年新产玉米上市后,无论是调低玉米收购价还是取消收储政策,肯定都会对玉米市场形成重要影响,国内玉米市场商品流向、供应格局、价格等均有可能发生重大变化。长远来看,临储政策的调整最终会引导农民减少玉米种植面积,国内玉米产量持续增长的态势有望结束,未来国内玉米的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增减,以及价格的涨跌等,将与市场需求的变化相适应。
从记者近年来持续对东北和内地玉米市场进行的调研情况分析,在政府积极主动实施玉米临储政策的支持下,国内玉米产量保持了稳定,市场供应保持了充足的格局,但也造成了一些产区过于重视玉米种植,并忽略了其他农作物种植,使东北等地农作物种植结构和市场供应结构有所失衡,也使得一些地区玉米市场价格出现了扭曲现象,人为提高了玉米市场价格,增加了下游需求企业的采购成本和市场流通成本,造成进口玉米和玉米替代品的过量增长,这不利于国内玉米市场的长远发展。此外,过度收储玉米导致库存十分庞大,让政府财政背上了大包袱,且临储库存数量已较严重地超过了正常库存水平,阻碍了市场的正常流通,让市场机制无法发挥作用。
据记者了解,针对当前临储玉米库存较大、质量较差和销售不畅等现状,市场预期相关部门有可能采购除价促销的方法来削减库存压力,当前有市场传闻称,一些只适合做酒精原料的临储玉米可能要降价300—400元/吨做定向销售。目前,为了加快临储玉米的销售力度,相关部门已对采购临储玉米的一些企业实施了补贴措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临储玉米的出库速度。
市场专业人士认为,今后政府与相关部门如果对玉米、棉花等需求弹性大、产业链条长、国内外市场关联程度高的品种,更加注重发挥市场形成价格的决定性作用,那么这将改变以前农产品市场政策一刀切的怪现象,未来区别对待、有效实施的农产品政策将十分有利于国内农产品市场的稳定发展,有利于消除国内外同类农产品价格相差过大等异常现象。市场预期,国内玉米市场将出现一个去政策化过程,临储收购政策有可能退出,以及临储玉米加大出库力度等使得玉米市场出现一些新变化,新的市场格局也会形成。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