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石油金融机构的撤资 油价正逐步挤掉投机泡沫
2015/10/26 8:33:56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 发改委10月21日零时起上调国内汽柴油价,汽油每吨上涨50元,柴油每吨上涨50元。也就是说折合90号汽油、0号柴油、92号汽油、95号汽油每升均上涨了0.04发改委10月21日零时起上调国内汽柴油价,汽油每吨上涨50元,柴油每吨上涨50元。也就是说折合90号汽油、0号柴油、92号汽油、95号汽油每升均上涨了0.04元。此次油价调整是国内油价年内第七次上调。
然而,这样的上调,很难被视作油价可能反弹的趋势点。世界银行日前发布《大宗商品市场前景》季报,预测2015年三季度能源价格指数比二季度大跌17%。特别是新兴市场增长放慢的预期将引发油价再度暴跌。
国际油价从2014年年中的120美元高位到跌破50美元仅用了一年时间,是什么因素让国际油价上演如此“过山车”行情?未来国际油价是持续低迷下探,还是探底上扬?
金融因素主导
目前,石油市场上主流的论调认为决定国际油价走势的因素是世界经济及供需基本面,其他重要影响因素包括:地缘政治及博弈、美元走势等金融因素。
金银岛副总裁兼首席石油经济分析师钟健提出了不同的观点:金融才是驱动油价核心的力量,这是长期以来油价跌宕的本质。
“在许多油商买油只是为了卖出获利的国际市场里,油价已不再是供需平衡的映证点,也不是一个能够反映生产成本的经济范畴。油价与美元货币政策、与石油投机气氛、与金融引导政策越来越紧密。”钟健告诉记者。
钟健为此专门绘制了金融因素注入油价的历程路线图:1973年,中东产油国的石油交易必须以美元计价,这是油价向金融化演变的元年;1983年,纽约商品交易所引入了原油期货,这是油价成为金融衍生品的一个重要历史时刻;199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现代金融服务法案》,由此标志着华尔街炼油商格局的形成,这是油价被金融化最强劲给力的重大历史时刻;2008年次贷危机与2009年开始的货币宽松,伴随着货币供应量的急剧变化,油价急跌与狂升再次证明了货币这类金融因素对油价的强大力量。
2008年,由于货币紧缩的原因,使得石油期货市场中的资金大幅撤离,投机泡沫随之挤出,油价随之从140美元高位急挫到40美元以下。但是,由于之后的连续货币宽松政策,4次共计3万亿美元的货币投放,石油期货市场净持仓更是猛涨了160%以上,在欧美经济走弱、全球供需基本平衡的背景下,油价从2009年年初的40美元猛涨到2014年第三季度近120美元。
而2014年年中以来油价的“过山车”行情似乎也跳脱不开这种规律:2013年12月公布了针对金融机构加强监管“沃克尔规则”的执行期,以及2014年12月又宣布延后了“沃克尔规则”的执行期,伴随着对金融机构监管政策执行期的调整,直接造成了油价2014年断崖式下跌与日后的恢复性反弹。这一次金融政策的调整对油价的影响十分灵敏。
2013年12月,美联储等监管机构通过“沃克尔规则”,其中重要一条是大银行不能从事包括石油能源等大宗品在内的“自营业务”,并要求在2015年7月各银行完成退出,受此规则影响,从2014年7月开始,纽约期货所中的资金开始了持续性减仓撤离。随着资金的撤离,油价开始从2014年年中110美元高点逐步下滑至年底的40余美元。
而2014年12月,美联储以稳定资本市场为由,宣布延后“沃克尔规则”执行期至2017年7月,金融机构闻风而动,再次携带着庞大的资金强劲进入石油期市场,油价从40余美元低位快速恢复到60余美元。
“其实,2014年下半年至2015-09-30,世界经济形式和供需变化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却发生了乌克兰与俄罗斯交恶、利比亚动乱、叙利亚危机等地缘危机,但油价没有明显反弹,正说明资金撤出后,投机炒作力量减弱。”钟健表示。
油价或跌破30美元
在金融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国际油价是继续下探抑或是掉头直上?
钟健认为,由于在2017年7月之前,将是各大银行及金融性质机构整体性离开石油金融业务的时期,对油价的直接影响是:随着主要石油金融机构的整体撤离,油价正在逐步挤掉之前的投机“泡沫”。在这一时间之前,国际油价呈总体向下、波动趋缓的态势。
在美国“沃克尔规则”执行之前,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的资金仍然是主导油价的核心力量。在石油期货市场中,这些资金拥有者既不是为了生产,也不是为了消费,而是为了盈利的特性,决定了这些投机性质的资金长了一双“闲不住的手”,必将会通过一次次频繁的多空换手操作,不断地从一波波油价的动荡中获利。因此,在这个期间内,油价波动并且升降交替才属正常。
按照这个逻辑,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金融机构资金的去留问题及节奏,将是引发油价大动荡的一个重要因素。“当被延后的‘沃克尔规则’执行期再次临近时,油价将可能再现大幅跌宕。依据上次情景判断,极有可能在2016年后半年或者最晚在第四季度时,油价将再现断崖式的下跌。”钟健表示。
那这轮油价下跌的底部在哪里?钟健以资金能力与油价之间的对应关系测算,在2015年底前后,美国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油价可能达到65~70美元的年内高位;而随着金融投机商的整体性退出,油价“泡沫”大部分溃灭后,预计在2016年的年中前后,WTI油价有可能深跌至30美元甚至更低的价位附近,比2014年底时的43美元更加惨烈,这种深跌后的价位将对石油市场产生比前次更加严重的影响,对市场的连续生产、心态预期以及一系列经营行为形成的冲击是非常强烈的。
OPEC月报显示,尽管油价持续低迷,由于沙特、伊拉克和伊朗的“固执”,石油输出国组织仍在增加产量,9月原油日供应量为3157万桶,依旧未有减产的迹象。上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库欣石油库存较一周前增加110万桶至5670万桶。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供应过剩格局未改变的大背景下,业内人士认为,四季度国际油价仍难有起色。
国家能源委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电动车的大力推广,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升高,对油价将形成长期打压;而当前经济放缓、供需失衡的状态则成为拉低油价的重要因素。
“让我们紧密地观察石油资金的变动情况及撤出的时间节奏,这将是预判下一波油价大幅跌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观察视角,这是比中东国家产量能否减产,或者美国页岩油增加程度对油价影响更接近本质的因素。”钟健说。
2017年之后,当美国一系列金融监管政策相继执行,以及其他的一些金融因素进入市场,曾经的国际石油市场秩序将被重新塑造,油价的形成规制也将发生重大调整,一个国际石油市场新秩序的时代来到了。而国际石油舞台上的角逐与博弈也刚刚开始。
影响几何
全球原油价格走低,有利于全球经济长期增长。对美国而言,汽油每降低1美分,美国人1年的能源支出将节省10亿美元,消费能力进一步提升,但让页岩油生产重挫,利弊参半;对中国而言,由于产能过剩,短期经济下降的风险在加大,但有利于降低各环节成本、拉动消费,长期利于经济增长;而对中东、俄罗斯等产油地区来说,更多是一个噩耗。
国际油价从百元高位持续下滑,国内油价出现罕见的13连跌,油价重回“5”时代,让国内消费者也享受了久违的低油价之便。
受制于国际油价的下滑,中国的石油和化工行业面临艰难的境地。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党委常务副书记曾坚9日表示,2015年上半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受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国际竞争环境加剧、国际油价上下波动等因素影响,行业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利润总额的降幅高达25%。
2015年上半年,石油和化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回落,累计增长只有2.6%,创下历史最低纪录。
在油价波动下行的背景下,经营产业链过短这个民营石油业的短板,在油价大跌荡时期更成为致命的硬伤,钟健建议,石油生产企业与销售企业之间应尽快建立起新型的产销合作关系。以销定产并提前锁住价格,尽可能缩小生产企业在价格大震荡期间原料购进的亏损及风险。
同时,未来油价可能会进一步下滑,钟健认为我国的调价政策有必要做适当的修订。在现有的调价政策中,从保护消费者的角度出发,设定了价格上涨过大、过快时的缓调“天花板”,那么,也同样有必要在油价下跌过深、过快时设定缓调“地板”,变连续性下调为阶梯性下调。
“建立消费者与生产经营者之间互惠的商业关系,才能长久有利于产业经济的健康发展。”钟健说。
林伯强则认为,油价腰斩的背后,是陷入生存困境的油气生产商们正通过削减开支、降本增效,积极谋划出路,这表明低油价倒逼效应已经显现,未必是坏事。同时低油价能有效降低物流等环节的成本,长远来看有利于中国经济增长和拉动消费,进而推动经济向消费拉动型转变。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油价的下跌,供应过剩导致卖方市场竞争加剧,中国作为买方,也正从价格接受者逐渐向定价者转变。
据路透社报道,中国联合石油公司与中国国际联合石油化工公司,这两大国有石油贸易巨头经常主导着每日的交易,数量超过由西方大油企经手交易的数量。它们正在取代壳牌石油或维多等顶级交易商,成为主宰油市的后起之秀。(来源:中国经营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