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实现实时监控全球航班 能避免飞机失联
2015/11/24 8:32:57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 国防科技大学航天科学与工程学院对外发布:该院自主设计和研制的“天拓三号”微纳卫星发射升空后,主星“吕梁一号”星载ADS-B接收系统,成功实现对全球范围航空目标国防科技大学航天科学与工程学院对外发布:该院自主设计和研制的“天拓三号”微纳卫星发射升空后,主星“吕梁一号”星载ADS-B接收系统,成功实现对全球范围航空目标的准实时目标监控、空中流量测量,接收的报文数据可为航空安全、航线优化、航空管制和提升航空效率提供信息服务。此举表明,国内首次进行的星载航空目标自动识别信号接收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据悉,系统投入应用后,能有效避免“马航”、“亚航”失联这样的事件。
9月20日上午,“天拓三号”微纳卫星在山西省太原卫星发射基地搭载“长征六号”火箭顺利升空。该卫星包括1颗20kg级主卫星“吕梁一号”、1颗kg级手机卫星和4颗0.1kg级飞卫星。
ADS-B是接收航空器自动播发自身位置、航向、航速等信息的监控设备,可实现空空、空地之间的相互报告与监视,以便于相互识别、保持安全间距和地面指挥调度。传统的ADS-B监控设备一般只在飞机和机场安装使用,覆盖范围有限,仅能获取飞机和机场周边空域的航空目标识别信号。星载ADS-B虽然接收信号覆盖面广,但远距离、高动态及太空特殊环境等因素影响,对其灵敏度、稳定性要求高,技术实现难度较大,目前世界上只有德国、丹麦等少数国家开展过星载ADS-B系统在轨接收试验。
“吕梁一号”微纳卫星由国防科大吕梁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研究院立项支持,该校微纳卫星技术创新团队在“天拓三号”主星及其星载ADS-B系统研制中,突破了通用化多层板式微纳卫星体系结构、全球海空动态目标测量与信号接收、多维信息获取与融合处理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使星载ADS-B系统具有灵敏度高、运行稳定性好、数据存贮量大、质量轻、功耗低、效费比高等特点,其技术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有力提升了我国实用型微纳卫星研制与应用能力。
“天拓三号”自9月20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搭乘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吕梁一号”是我国第一颗以地方城市命名的微纳卫星,主要开展新型星载船舶自动识别系统信号接收、星载航空目标信号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系统信号接收、火灾监测、20公斤级通用化卫星平台技术等系列科学试验和新技术验证。它是“吕梁号新型船舶自动识别信号接收系统”中的首颗微纳卫星。该系统能对全球范围船舶快速完成位置、航向、航速等信息的接收,实现了对我国现有岸基AIS系统的有效补充。航空目标信号接收的星载ADS-B则可对全球范围航空目标实行准实时目标监控、空中流量测量,为航线优化和提高航空飞行效率提供信息服务,这是我国首次开展此项卫星载荷在轨试验。
“天拓三号”自9月20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搭乘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据介绍,主星“吕梁一号”平均每天可接收全球范围40多万条ADS-B报文数据,幅宽超过2000公里,从每条报文中可以识别该航空目标的机型、代码、位置、速度、高度和航线等信息,数据清晰,航线及密度一目了然。
目前“吕梁一号”在轨运行状态良好,ADS-B报文数据接收稳定,系统已实现业务运行,正在根据有关用户需求开展航空信号报文服务。有关专家指出,有了星载ADS-B系统,就能有效避免“马航”、“亚航”失联这样的事件,还能从其海量数据中分析提取对航空管制、物流监控、经济形势有潜在价值的信息。
2013年,国防科大吕梁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研究院联合国防科大航天科学与工程学院组建山西省微纳卫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星载船舶自动识别信号接收微纳卫星系统研制。“吕梁一号”的成功发射,不仅是吕梁发展史上卫星发射零的突破,也标志着吕梁市与国防科技大学在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对推动我国军民融合发展具有积极的示范和促进作用。下一步,微纳卫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研制发射多颗微纳卫星并实现多星组网,获取全球船舶动态数据,建立全球船舶动态数据库,同时推广微纳卫星的技术应用,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据悉,国防科大吕梁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研究院是2012年吕梁市与国防科技大学合作成立的,是双方共同搭建的推进军民两用高端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先期引进了高性能云计算中心、微纳卫星、能源互联网和无人系统四个重点项目。
“吕梁一号”微纳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山西吕梁市与国防科大落实军民融合战略取得标志性成果。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