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顾2015:汽车政策“吹新风”
2015/12/31 8:52:49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 时间如白驹过隙。2015这一年,国民经济和汽车行业发展均进入新常态,在“十二五”收官之年,政府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思路;这一年,《中国制造2025》、“互联时间如白驹过隙。2015这一年,国民经济和汽车行业发展均进入新常态,在“十二五”收官之年,政府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思路;这一年,《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指导意见等重磅政策相继出炉;这一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细化政策频出……这些政策引导着我国汽车行业走向更加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中国汽车报网通过盘点2015年影响我国汽车产业的重要政策,力求窥见产业未来发展的风向标。
1月5日,新修订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和《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及指标》发布,明确到2020年乘用车平均油耗降至5.0升/100公里。此后《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通过,增加了制定燃油质量标准应符合国家大气污染物控制要求的规定。而《关于贯彻落实减征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车辆购置税有关问题的通知》则决定,自2015年10月1日起至2016年12月31日止,对购置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按5%的税率征收车辆购置税。到了11月26日,北京第六阶段机动车排放地方标准征求意见稿发布,轻型汽车排放新标准比国五标准加严约40%。
在新能源汽车公共交通推广领域,《关于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在交通运输行业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3月发布,明确城市公交、出租汽车和城市物流是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重要领域。此后公布的《关于完善城市公交车成品油价格补助政策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通知》明确,至2019年,城市公交车成品油价格补助中的涨价补助数额与新能源公交车推广数量挂钩。补贴减税方面,5月下发《关于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车船车船税优惠政策的通知》对使用新能源车船免征车船税,节约能源车船减半征收车船税。12月,《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明确未来五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适当退坡。
充电设施方面,10月印发的《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度超前、车桩相随、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11月发布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国将新增集中式充换电站1.2万座,分散式充电桩480万个。此外,五部委就“十三五”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奖励政策征求意见。
点评:增加燃油质量标准有利于从源头治理机动车大气污染。京六虽被称为“全球最严”标准,但其与制定中的国六标准不统一及内部参照标准的不协调饱受争议,能否顺利实施存诸多不确定性。目前,我国出台的新能源汽车政策囊括产业、资金、充电设施等多方面,堪称最全面、最系统的政策体系,加速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进程。但美中仍有不足,主推新能源产品方向略显混乱,破除地方保护政策有待加强。
“互联网+”发动汽车生态创新引擎
回顾2015::汽车政策“吹新风”
7月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创业创新、协同制造等11项重点行动,提出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协同制造新模式。9月5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提出,利用大数据实现培育高端智能、新兴繁荣的产业发展新生态,研究推动大数据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各环节的应用。
10月10日,《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对外发布,将“专车”等新业态纳入出租汽车管理范畴,但同时要求网约车应取得合法运营资质。
点评:“互联网+”意见为互联网在制造业各环节中的深化应用指明了方向,并作出全面的战略保障部署。网约车办法在肯定新业态发展的同时,也被认为准入门槛较高,监管思路存在偏差。
制造升级指明汽车强国建设路径
5月19日,《中国制造2025》战略发布,提出通过政府引导、整合资源,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等重大工程,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10大重点领域突破发展。之后公布的《〈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中,从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三个方向,从需求、目标、发展重点、应用示范工程、战略支撑五方面阐述了发展路径,相关标准建设指南、关键共性技术指南也先后出台。6月9日,工信部发布《汽车有害物质和可回收利用率管理要求》,对汽车业M1类车辆中6种有害物质使用的含量限值及可再利用率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并纳入《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管理。
点评:作为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为汽车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完备系统的顶层设计,与宏观政策强调的结构性改革保持高度一致的同时,也和德国“工业4.0”接轨。具体到汽车业,要以节能与新能源为方向发展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但未来如何落实到位,政府、行业和企业仍任重而道远。
市场放活激发汽车业发展潜力
6月发布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支持社会资本和具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参与纯电动乘用车科研生产。有准入,就有退出。11月12日,工信部发布《特别公示车辆生产企业(第1批)公告》执行情况通报,14家车企被停止生产资质。12月2日,《特别公示车辆生产企业(第2批)公告》对92家不能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车企予以公示。
为了破除垄断,8月,《交通运输部关于修改〈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的决定》发布,明确托修方有权自主选择维修经营者进行维修,使用同质配件。10月发布的《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实施管理办法》规定从明年1月1日起,汽车生产者应公开所销售汽车车型的维修技术信息。
国企改革方面,9月印发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等。配套文件《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明确了分类分层推进、鼓励各类资本参与等任务。
点评:放宽准入和建立退出机制,有望为汽车业发展释放更多的活力。汽车维修新政策的发布有利于打破4S店对售后市场的垄断。一整套系统的国企改革方案出台有利于推动国有汽车企业的深层次变革,但未来改革还需深入体制机制核心。
简政放权打破体制改革坚冰
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意见》指出,先在部分地区试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2018年正式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12月10日发布的《关于推进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试点小型汽车驾驶人自学直考,推行计时收费等改革措施。12月22日,《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发布,细化了监管部门的工作流程和信息备案管理工作。
点评:将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从外资引入内资市场准入领域,是我国投资和管理体制的重大突破,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驾考改革亦有利于简化手续、提高效率。召回实施办法的出台则更强调政府的事中和事后监管。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2015年十大航运热门话题盘点
- 下一篇:促进津冀港口协同发展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