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中国大豆行业市场前景及价格走势分析
2016/3/23 10:54:56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2008 年金融危机后,为了保护农民收入,我国开始对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实行大豆临时收储政策。 2008-2013 年实施大豆收储制度的 6 年间, 国储累计收储量达 1817 万吨。2014 年,我国停止大豆收储政策,对东北和内蒙古2008 年金融危机后,为了保护农民收入,我国开始对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实行大豆临时收储政策。 2008-2013 年实施大豆收储制度的 6 年间, 国储累计收储量达 1817 万吨。2014 年,我国停止大豆收储政策,对东北和内蒙古大豆开始目标价格直补试点。大豆目标价格由国家按生产成本加收益,每年制定一次,于播种前公布,试点地区执行统一的目标价格。2014 年和 2015 年大豆目标价格均确定为每吨 4800元。各试点省份在具体落实直补政策上稍有差异,黑龙江大豆目标价格直补标准为每亩 60.5 元,吉林省为每亩约 54.05 元,内蒙古每亩约 36.56 元。
大豆临时收储的情况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内油脂需求也呈现爆发式增长。由于我国大豆种植成本高、出油率也仅为 15%左右,国产大豆根本无法满足国内实际油脂消费需求,我国不得以只能放开大豆进口,并未执行进口配额限制。进口转基因大豆不仅出油率高达19%,而且价格也明显低于国内大豆,因此大豆榨油市场已基本被进口大豆垄断。依据当前我国的转基因政策,进口转基因大豆只能够用在压榨上,不能用在食用领域,因此国产大豆被迫转向食用领域。
国内大豆消费增长主要来自压榨
进口大豆快速增长,已接近九成
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http://www.chyxx.com)发布的《2016-2022年中国大豆市场竞争格局及投资前景评估报告》中显示:2014年我国大豆进口量为7140.4万吨,出口量为207万吨,国内大豆表观消费量为8354.7万吨。2014年我国大豆、豆油进口量一增一减。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累计进口大豆7139.9万吨,较2013年增加802.38万吨,增幅为12.66%。2014年我国累计进口豆油113.55万吨,较2013年减少22.12万吨,降幅为1.91%。
2011-2014年中国大豆供需平衡分析(千吨)
年份产量进口量出口量表观消费量2011年1448552453208667302012年1305058383320711132013年1220063378209753692014年1235071404207835472012 年之前,政府基本不对外抛储,令国储库存一度达到近 1500 万吨的高位。为了缓解库存压力,同时清理陈粮,政府从2012 年起加大抛储力度,但由于市场需求疲弱,抛储也遇到很大困难,截止 2014年底,国储库存仍接近 1000 万吨。
收储容易 ,抛储难
大豆取消收储后,国内大豆价格如期下跌,但下跌幅度明显弱于棉花。而且,内外价差始终维持在 1200 元/吨的水平。正如之前所述,由于国产大豆以食用为主,而进口大豆只能用于压榨,因此两者并不具有很强的替代性。 尽管收储取消, 但进口大豆无法进入食用领域,因此国产大豆价格并不会像棉花那样逐渐接近国际价格。
国内大豆价格 虽出现下跌,但内外价差并未缩小
虽然黑龙江大豆从品质上而言,优于国内大部分地区,但从历史上来看,国内黑龙江大豆价格却始终较其他地区便宜。这是由于国产大豆主要用于食用,下游基本是终端用户和小作坊,不像压榨大豆工业属性那么强,一地一价的情况比较多。而大豆的运输成本较高,这令大豆产销地的价差较为明显。黑龙江作为我国大豆主产区,本地大豆供大于求的情况更为严重,因此黑龙江大豆的价格处于全国较低水平。取消收储后,供给更向直补试点地区集中,导致东北与内地大豆价差有进一步拉大趋势。
东北与其他地区国产大豆价差直补后变化不明显
大豆种植相对人力要求较少,人力成本在总成本中占比不到三成。因此,尽管人力成本近几年来大幅增长,但对于大豆的总成本提升并不如棉花那么明显。虽然大豆价格下跌的确令每亩种植收益下滑,14 年开始大豆种植也开始出现亏损,但每亩亏损仅 25 元左右,尚不至于触发行业进入快速去产能阶段。
大豆种植人工成本占比不高
大豆种植亏损程度尚不至于产能大幅收缩
大豆喜温喜水,适宜在温暖的环境下生长,对于水分要求较多,而且又是短日照作物。从本质上而言,东北和内蒙古并非是大豆的理想产地,单产也仅在全国处于中游水平。但东北地大物博、土地资源较为丰富,适合大规模机械化作业。而大豆较为适宜机械化种植,因此东北仍是全国最主要的大豆产地。
东北及内蒙古大豆种植单产处于全国中游水平
东北大豆产量占全国近半,当地需求根本无法消化这么多大豆。而且食用大豆更倾向于本地自产自销,跨地域流通成本较高。在进口大豆垄断压榨市场前,东北大豆很大一部分用于压榨,因此进口大豆对于东北大豆的冲击更为明显。 从2010 年起, 东北大豆的种植面积已开始进入下降周期。虽然东北享有大豆补贴,但补贴力度并不大,以亩产大豆 150 公斤计算,每吨大豆的补贴约 400 元左右。而东北大豆普遍比内地大豆折价 300 元/吨,直补政策并未使得东北大豆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因此大豆并未出现诸如棉花一样的产业整体向优势产区集中的情况。
东北豆类种植面积占比从2010起已开始下降
东北豆类产量占全国近五成
尽管大豆种植面积近年来逐年减少,但大豆种子价格却在过去几年中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除了 2013 年由于大豆种植面积骤减 10%以上,大豆种子价格才出现微幅下跌外,其余年份均明显上涨。这主要是因为种子占种植成本较低,农民对于种植质量更为看重,而非种子价格。随着高产的新种子陆续推出,种子价格也一路上涨。总体而言,种子价格走势更多取决于品种的竞争力和大豆种植面积,与大豆的价格关系不大。大豆取消收储并未对大豆种植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对于种子价格影响也较为有限。
大豆种子价格逆势上扬
进口大豆和国内大豆价格均是从 2012 年底开始下跌, 但下游豆油和豆腐价格表现却出现了明显分化——豆油随大豆下行,而豆腐却一路上涨。这主要是由于豆油行业的工业化属性更强,加工企业集中度高且覆盖范围广;而豆腐则以小作坊为主,有明显地域特征。这就造成大豆价格变化最终会传导至豆油,而豆腐主要跟随居民物价指数波动。
豆制品利润空间扩大明显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