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中国医药行业存量改革发展概况分析
2017/12/25 13:24:17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一、医保基金:改革支点1、医保基金:最大购买力,监管上位&合理化中国老龄化趋势加快以及财政/企业盈利/个人收入增速放缓,未来医保筹资难再高增长,预计保持10%左右稳定可持续增长。三保合一、大病医保等医保覆盖项目的扩大导致医保基金支付比重逐年一、医保基金:改革支点
1、医保基金:最大购买力,监管上位&合理化
中国老龄化趋势加快以及财政/企业盈利/个人收入增速放缓,未来医保筹资难再高增长,预计保持10%左右稳定可持续增长。
三保合一、大病医保等医保覆盖项目的扩大导致医保基金支付比重逐年上升,用药结构调整+新药审批上市速度加快,进一步导致处方药板块内部存量化博弈加剧。
国家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收支及增速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医保目录调整:2018年开始体现量价博弈效应
新版全国医保目录的影响预计从2018年Q2后开始体现;地方增补目录进展相对较慢,预计2018年下半年后开始体现。
全国医保目录执行进展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省级医保目录增补进展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6个国家医保谈判品种:各省基本执行,多采取直接挂网方式进行采购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药品定价机制变迁:医保基金将作为主体定价者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医保支付标准改革方向已定,将重塑药品价格体系
按通用名制定:对已通过药品质量一致性评价或质量差异较小的药品,原则上按通用名制定支付标准。
分厂牌制定:对暂未完成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或因质量差异较大等原因,不具备按通用名称制定支付。标准条件的,可以按照不同企业生产的药品制定支付标准。
谈判制定:对医保目录中的专利、独家药品,探索通过谈判确定支付标准。
传统药品价格体系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新药品价格体系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医药监管:技术保障
1、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医药行业的供给侧改革
2016年3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国办发〔2016〕8号),标志中国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全面展开。
一致性评价是中国医药行业的供给侧改革,是中国医药行业2018年最重要的变革,大浪淘沙下,“剩”者为王。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主要政策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竞争格局影响:享受鼓励政策,抢占其他仿制药市场
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无需申请药品说明书变更,只需备案后便可在说明书、标签中使用“通过一致性评价”标识,效果立竿见影。
此外,为了鼓励仿制药企业开展一致性评价,国办和总局制定了多项通过评价后的鼓励政策,包括:优先采购:同品种药品通过一致性评价的生产企业达到3家以上的,在药品集中采购等方面不再选用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未超过3家的,优先采购和使用已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医保支付:有关部门将加快按通用名制订医保药品支付标准,尽快形成有利于通过一致性评价仿制药使用的激励机制。资金支持:通过一致性评价药品生产企业的技术改造,在符合有关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申请中央基建投资、产业基金等资金支持。如以上政策能够落地,率先通过一致性评价的的品种有望迅速拓展市场份额。
3、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第一批品种获批临近
目前已有多个品种通过完成一致性评价、按照一致性评价申报、出口品种转内销等三种方式,向CFDA提出申请,预计中国第一批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品种有望在2017年底或2018年初上市。
2017年底至2018年初有望迎来第一批通过一致性评价品种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流通终端:整合重构
1、医药流通业现状:企业多小散,行业龙头市占率不高
截至2016年11月底,全国药品批发企业多达12975家,较2015年略有下降,降幅达3.9%百强外企业平均年销售额仅约5400万元,呈现多小散的局面,尚有较大整合空间。
行业龙头市占率不高,2016年收入规模最大的国药集团市占率仅为16.2%。
中国医药流通行业集中度较低(2016年)
排名平均营业收入(亿元)占医药流通行业总收入比例Top 31757.2528.66%Top 4-10317.0712.07%Top 11-5069.3315.08%Top 51-10017.664.8%其余0.5439.39%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两票制:逐步推动医药分销竞争格局优化
两票制对医院配送市场集中度提升逻辑不变;龙头公司经历了一年多对调拨业务的调整后,2018年同比影响将逐步减小;对具体公司影响还需看主动并购整合的进度。
2017年底将有19个省全部实施两票制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7年底全部实施两票制地区市场份额约63.5%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零售药店现状:多小散,整合空间巨大
中国药品零售市场规模稳步增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4、整合趋势已起,单体药店不断减少,连锁率逐步提升
药店连锁率快速提升至49.4%:截至2016年11月底,中国共有零售药店门店44.70万个,其中连锁药店门店22.07万家,连锁率由2013年的36.6%快速提升至49.4%,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美国约75%)。
单体减少、连锁增多、总体平稳:据CFDA数据,2016年中国药店门店总数首次出现下降(-0.2%),单体药店自2014年以来连续三年减少,而连锁门店数量快速增加。
已上市龙头具备先发优势:国大药房(国药一致)、益丰药房、老百姓、一心堂、大参林等已上市连锁药店公司具备领先的资本优势。
药店连锁率已提升至49.4%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单体减少、连锁增多、总体平稳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