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研潮不断升温理性对待才是关键
2020/1/13 11:56:46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一环,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和释放人才红利的重要途径。12月22日,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闭幕。据统计,今年有341万考生报考,比去年增加了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一环,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和释放人才红利的重要途径。12月22日,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闭幕。据统计,今年有341万考生报考,比去年增加了51万人,再创历史新高,今年也被称为“最难考研年”。
当前,教育与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很多国家已将研究生教育作为培养和吸引优秀人才的重要方式。我国研究生报名人数逐年增加,这顺应了国家创新发展和以高素质人才构建新竞争优势的需要。
然而,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甚至多面性。在看到“考研热”积极成因的同时,也要对“热”现象进行必要的“冷”思考。
考研热背后的原因
“考研热”有着现实的数据支持。中国教育在线此前发布的《201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自2007年以来,硕士研究生招生的每年增长率维持在4%左右。
统计数据显示,自2011年以来,中国考研报名人数除在2014年、2015年稍有下降外,其余年份都呈增加态势。
考研报名人数更是屡创新高。据统计,2016年研究生报名人数为177万人,2017年研究生报考人数达201万人。另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8年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238万,较2017年增加了37万人,增幅达18.4%。这一增幅在2019年再度被刷新。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考研人数规模达到290万人,比2018年再增52万人,增幅升至21%。
纵观近五年的考研报名数据,从2016年的177万,到2020年的341万,5年时间,考研报名人数接近翻番。
“考研难度每年都在增加,但学生们的报考热情并没有消退。”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郎铁柱此前表示,教育体制改革,高校扩招,本科毕业人数在不断增加,这些都是“考研热”的大背景。
像往年一样,今年也有不少“二战”的考生。根据研招网发布的《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数据报告》显示,近年来,随着考研人数的增长,考生的选择和结构也呈现了新的趋势。考生方面,虽然应届生仍然是考研的主力军,但是随着在职研究生纳入统考后,以及往届生对于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的需求增加,往届生的考研比例也逐年提高,据可以查询到的全国及部分省份最新公开数据显示,往届生占比近半。
在经济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考生对自我提升的诉求越来越强烈,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文化层次亦成为考生读研的重要因素。很多学子对自己的未来有着相对清晰的规划,既契合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也符合自身的特点。不过,大家选择考研的原因仍不尽相同。
面对考研热,有些人认为这是本科毕业生逃避就业、推迟面对社会竞争的手段,也有人认为扎堆考研会稀释研究生学历的含金量,造成“学历通胀”,还有人觉得不少毕业生考研就是为了“镀金”,在学历、履历上“更好看”。
微博发起的投票显示,近七成网友觉得考研是为了提升学历,进而好找工作;不想进入社会而考研的网友占18.8%;只有一成不到的网友认为考研是为了继续深造做研究……
“学历在招聘当中的作用依然存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分析,“考研热”背后也存在着问题。虽然高学历能够为学生带来优势,但是这种相对优势要付出很大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考生应根据自身条件和职业规划理性选择,不应有“随大流”的盲目心态。
相关报告显示,将近六成的考生认为,研究生学历将对就业有很大帮助。两成考生持谨慎态度,认为研究生学历对就业有一些帮助,但作用不大。另外有两成考生认为视专业而定。
有专家表示,就业竞争和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也是“考研热”不可忽视的客观因素。“就业竞争背景下,企事业单位招聘,甚至公务员招录等,很多岗位就明显加大了对延伸学历的要求,这也是考研报名热度不减的外部环境。”海天教育考试研究中心专家吴睿分析。
有调查数据显示,39.96%的考生都将“个人发展与就业前景”作为考研的原因,其次是占21.29%的专业前景,出于“热爱科研”目的进行考研的学生仅占12.17%。就业需求是催生“考研热”的重要原因。
当前,经济稳步发展和结构转型对高层次人才培养提出了迫切需求。但在就业压力的刺激下,考生盲目追求热门专业,使得社科类专业的报考人数远多于工科类专业。报告显示,在高校的报考热门专业中,社科类专业常常占据众多席位,而工科类专业寥寥无几。
高校专业的报考上明显呈现出冷热不均的现象。从近年来研究生报名的热门专业可以看出,考生在选择读研时更青睐金融、法律、新闻与传播、工商管理等社科类专业。考生报考专业的较强趋同性,喜欢追求所谓的“热门专业”。
考研热不断升温,多种因素促使考生报考。选择考研的主要动机之一是提高就业和从业的核心竞争力。另一个主要动机则是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文化层次,这两项相较以往调查比例有所提升,可见很多考生对自我提升的诉求更加强烈。为了获得研究生学历而考研为第三种动机。
理性对待考研热潮
无论处于何种原因,考研热从另一角度说明广大毕业生对自身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完成本科学习的基础上,想向更高的学历与更深层次的知识发起冲击是值得鼓励的。
然而,在研究生报考、录取、毕业人数均大幅增加的当下,不难发现在考研热的背后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有必要未雨绸缪,高度重视。广大学子也当理性认识自我,合理对待考研。
考研热连年升温,报考人数屡破纪录,但研究生学历的含金量受到争议。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的调查,近六成考生认为研究生学历较之前有所贬值。
近年来,研究生教育由外延式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考研热趋势下提高研究生质量成为招生单位新的课题。当前,研究生招生规模大,研究生数量大幅增多,研究生“注水文凭”层出不穷、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质量要求不严格等问题仍然存在。
为了规范学术,确保毕业生质量,今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提出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及早分流,加大分流力度。基于现状,研究生分流的有效推行面临不小的挑战。而今年以来,已有多所高校对超期研究生予以清退。
然而,在“严进严出”渐成大势的背景下,研究生学历含金量的质疑仍然存在。调查显示,近六成考生认为研究生学历较之前有所贬值。研究生教育由外延式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任重道远,考研热趋势下如何提高研究生质量成为招生单位必须面对的长久课题。
此外,近几年高校学生“慢就业”“缓就业”趋势增长,考研成为部分学生缓解就业压力的一个选项。
面对考研仍应理性对待,切莫盲从随大流。“并不是所有专业考研都合适,还需要根据职业特点,结合自身情况,对未来发展方向有一个清晰认识后,再决定是否考研。”王军超还建议,在选择报考专业和学校时,避免盲目跟风,要结合自身学业水平,综合考虑自身优势和专业背景以及学术兴趣后作出理性选择。
“要根据自己的个性和兴趣,更合理地认识自身、更科学地规划未来,研究生教育应当是一个增强学识、提升能力的过程,而不能仅将其视为提升学历或找工作的敲门砖。”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王剑说。
有专家表示,考研热显示了全民素质的提高和提升自我的热情,但在保证数量的同时,如何保证质量,尤其增加在职考研的含金量,为社会培养有实力、有能力的高级人才,这是我们应该冷思考的。认真思考如何使社会从“考研热”真正迈向“学术热”“能力热”,这样良性循环,研究生教育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种种现象提醒我们,目前需要在考研问题上对大家加强指导,引导应考人员理性对待考研。应当根据自己的个性和兴趣,更合理地认识自身、更科学地规划未来。在面对选择时,人们应认识到研究生教育应当是一个增强学识、提升能力的过程,而不能仅将其视为提升学历的“镀金”或找工作的“敲门砖”。(文/刘一庆)
转自:中国产经新闻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