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色小镇怎么建?专家指了四条路
2020/7/22 15:09:12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加快推进特色小城镇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其优化空间布局和集聚产业要素的重要作用,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举措,又是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施乡村加快推进特色小城镇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其优化空间布局和集聚产业要素的重要作用,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举措,又是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抓手。
一是加强产业支撑,深化产城融合。推进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须强化产业支撑,全力打造特色产业。在产业选择上,既要做精做强已有传统优势产业,又要注意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健康、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聚集产业高端要素,构建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生态圈,实现错位竞争、差异发展,不断增强持续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与此同时,须大力推动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相互交融、协同发展。特色小镇是实现“产”“城”“人”“文”有机融合发展的新型空间和创新平台,既要汇聚市场主体,又要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强化生活功能配套与自然环境美化,协同推进产业功能、旅游功能、文化功能和社区功能互融互通,全面实现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加快形成令人向往的高品质宜居、宜业、宜游、宜养氛围,让人们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是聚力特色开发,强化创新驱动。特色小镇建设须着重于特色塑造、创新驱动,形成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首先,坚持特色塑造,提升小镇风貌整体辨识度。要科学规划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建筑景观、街道绿化,并在精准实施中突出其个性和特点,既尊重自然生态,又保持现状肌理;既延续传统风貌,又融合现代功能,在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时尚、自然与人文交融互动中实现小城镇的“古而新”“精而美”。其次,坚持特色铸魂,提升小镇发展内涵美誉度。要弘扬工匠精神,在资源开发、项目建设和生产服务中深挖内涵、锻造品质、彰显特质。要不断强化产品创意的特异性和多样化、品牌创建的新颖性和优胜化、配套服务的满意度和优质化,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品牌形象的标识度、美誉度。再次,坚持创新驱动,形成动态灵活良好发展机制。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大力弘扬改革与创新精神,不断提供高质量的制度供给,以良好的人文、政策和制度环境激发社会创造力和企业发展活力。不断激发科技力量,做好科技创新,加强平台建设,推动科技、金融、文化与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以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和经济新增长点,创新发展数字经济,促进特色小城镇发展动能更加强劲、更加持久。
三是提升文化品格,标举城镇文化。特色小镇建设要始终坚定文化自信,要以创新文化发展为着力点,通过多样化、高品质的文化构建,营造独特的文化风貌,不断提升特色小镇的文化品格和文化活力。首先,要传承历史文脉,彰显地方特色。切实做好传统村落、历史街巷、建筑肌理、商业形态、生活习俗、传统工艺等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和活化利用,彰显典型地域文化印记。同时要结合时代要求,提炼创新系统化的文化标识,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其次,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效能。把公共文化植入到城镇建设全过程,完善设施网络和平台阵地建设,力求科技性与人文性有机融合。加强小镇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和公益性文艺活动,打造特色文化活动品牌。再次,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创意水平。把“文化+”理念融入产业发展全过程,推动文化创意与休闲旅游、体育健康、工业生产、农业开发等深度融合,打造一批协同创新发展的文创示范企业,形成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文化创意产品体系。最后,挖掘城镇文化价值,构建价值共同体。结合历史传承、区域文化、时代要求,加强法治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的生活结合起来,构建城镇自身价值体系,打造独具特色的城镇文化,并不断提升小镇文化引领力和传播力。
四是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特色小镇建设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物”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统一起来,努力实现城镇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同步发展。首先,立足小镇产业和文化,不断创新和完善治理理念和治理模式,充分发挥社会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小镇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和使命感、责任感,促使政府、企业等市场主体各尽其能、各司其职、相互合作,促进小镇居民在奋力共建中激发首创精神和开拓精神,在聚力创造中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其次,建立有效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共享发展。鼓励支持人民群众广泛参加城镇的运营和管理,形成多元协作的善治格局,在城镇治理过程中综合手段的运用要体现出人文关怀和智能化提升,使城镇居民在安居乐业中拥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宿感,使外来建设者拥有成就感、获得感和融洽感,使外来旅游者拥有收获感、愉悦感和认同感,从而实现共建共享的高度统一。
(作者系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分中心研究员)
转自:经济日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