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示范项目创新为引领 助力储能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2020/7/22 15:09:29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201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要求,“十四五”期间,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全面掌握国际领先的储能201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要求,“十四五”期间,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全面掌握国际领先的储能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形成较为完善的技术和标准体系,基于电力与能源市场的多种储能商业模式蓬勃发展,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储能产业规模化发展,储能在推动能源变革和能源互联网发展中的作用全面展现。
按照《指导意见》要求,依据《国家能源局试点示范类事项工作规则(2020年版)》,国家能源局近日发布《关于组织申报科技创新(储能)试点示范项目的通知》,拟在全国已投产电力储能工程(抽水蓄能除外)中组织筛选首批科技创新(储能)试点示范项目(以下简称储能示范项目)。
储能示范的核心目的是通过分析总结储能项目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促进先进储能技术装备与系统集成创新,建立健全相关技术标准与工程规范,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商业模式,推动出台支持储能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
储能示范项目的申报原则上应为2018年1月1日以后投产,截至本通知印发之日连续在运至少一年的项目。储能系统投资规模原则上不低于3000万元人民币。申报项目知识产权清晰,技术先进,应用示范带动作用良好。
从申报条件可以看出,项目技术应用要处于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项目使用的关键技术装备、系统集成技术需安全可控;项目须已投入运营,且在降低运营成本、提升运营效率、提高能源利用率等方面已取得成效并有持续提升空间。
近年来我国储能产业也呈现出蓬勃发展趋势。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中国储能项目装机规模共计32.3GW,跃居世界第一。其中,抽水蓄能占比93.7%(30.3GW),电化学储能装机1576.1MW/3745.4MWh;在各类应用场景中,集中式新能源装机规模292.0MW(27.1%),电源侧辅助服务509.9MW(47.4%),电网侧储能367.7MW(34.2%),分布式及微网179.5MW(16.7%),工商业削峰填谷287.2MW(26.7%)。
储能示范项目的政策推动,将促进中国储能产业由大到强,储能产业的发展也将更有方向和目标。
以示范项目助力产业技术升级
当前,全球储能技术产业化应用已迈入新阶段,我国也形成了储能关键技术及零部件的配套体系,建立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储能系统技术验证平台,完善了储能项目开发、建设、运维与实践经验,具备了国产化批量生产能力。
储能示范项目把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储能产业作为重中之重,积极推进试点示范,实现自主品牌储能产品和解决方案的规模工程应用,从而改进储能系统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对提高储能装备研制水平,加快开发国际领先的储能系统产品,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应用层面来看,储能示范项目体现了以市场应用为导向的储能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引导先进储能技术创新、研发、示范、推广和应用环节的衔接与贯通。
从技术层面上看,储能共性技术涉及基础材料、关键装备、电化学、电力电子、信息智能、项目规划、工程建设、安全运维、新能源、电力系统和环境资源等学科行业,是一个庞大的交叉科研体系,因此各领域要实现跨界协同合作,还需要复合型储能人才的培养。
从标准建设上看,我国在储能装备、系统集成、规划设计、运维管理、并网调度等多个领域已经初步构建标准体系。新技术与新业态也进一步凸显了储能标准价值,但中国跟进标准建设的同时还要着力实现标准的国际化。
政策机制方面,相关机构还将通过深化电力体制机制改革、强化标准体系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培养、完善产业发展环境、发挥行业组织作用等方式促进储能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在政策助力下,储能毫无疑问将是未来能源领域最具增长潜力的产业方向。总结示范项目经验并在行业进行推广,同时在此基础上形成后续政策和保障措施,不仅有利于储能技术转型升级,同时还将储能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凝聚智慧展现新作为
中国储能产业是在多方合力和政府积极推动下逐渐成长并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从2017年储能第一次被政府明确为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高占比能源系统、“互联网+”智慧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支撑技术,到用户侧和电网侧储能的迅速发展,再到新时期新能源+储能的发展,中国储能产业的壮大,充分体现了政策制定中的“中国智慧”,在推动储能项目建设中扛起大担当、展现新作为。
随着我国市场开放度越来越高,我国的储能相关政策也逐步引导产业走向更加开放的市场未来。但开放不等于是放任不管,而是用更有效的监管手段和服务政策构建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力争让所有参与主体都能在开放的储能市场环境中自由竞争。
统观全球,能源产业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应对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将是世界能源发展的主旋律。
未来随着储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应用领域的不断延伸,我国储能产业的政策制定还将面临更大挑战,如何让储能产业发展更好融入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当中,是储能政策制定的方向,期待“中国智慧”更好发挥创新优势,整合产学研等各方资源提升核心竞争力,抓住新时代历史机遇,抢占先机,促进储能绿色能源新生态更好更快发展。(刘勇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
0
转自:新华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