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德镇“挛窑”技艺:搭建泥与火的魔幻空间
2020/10/23 18:57:15 来源:新华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把桩师傅胡家旺(前)参加景德镇葫芦窑复烧点火仪式(10月21日摄)。 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瓷器之成,窑火是赖。江西景德镇有1000多年的官窑史、600多年的御窑史,把桩师傅胡家旺(前)参加景德镇葫芦窑复烧点火仪式(10月21日摄)。 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
瓷器之成,窑火是赖。
江西景德镇有1000多年的官窑史、600多年的御窑史,这里的瓷器通过丝绸之路运往世界各国,而产出的母体就是历代制瓷窑炉。21日,包括景德镇历代制瓷窑炉营造图纸在内的一批珍贵资料,由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捐赠给景德镇陶瓷大学,用于陶瓷文化研究。
这批瓷窑营造图纸基本囊括了景德镇千年制瓷各个时期的典型窑炉。按年代来划分,有宋、元、明、清、民国;按窑型来划分,有龙窑、馒头窑、葫芦窑、镇窑、狮子窑;按烧成品种来划分有明清御厂的青窑、龙缸窑等“六式窑”;按窑和炉来划分有柴烧瓷窑和烤花红炉(即明炉、暗炉);按燃料不同划分有柴窑和槎窑。
“景德镇历代窑炉发展史是中国陶瓷史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批营造图纸及相关资料凝结着景德镇多年来在陶瓷文化传承和保护方面的心血,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档案价值。”国家文博研究员、景德镇历代瓷窑复烧专家顾问团团长周荣林说。
作为中国最早的瓷业城市,景德镇瓷业建筑及营造技艺堪称一绝。2006年,景德镇传统瓷窑作坊营造技艺成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2009年开始,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开启了历代瓷窑的复建复烧计划,目前已让12座历代瓷窑窑火重燃。而这批珍贵图纸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诞生的。
“挛窑”是景德镇的瓷业俗语,指的是砌窑和补窑。“挛窑”需要依据不同瓷窑的营造图纸来进行。“除了2009年复烧的清代镇窑之外,其他古窑,在景德镇并没有原型可参考。”周荣林告诉记者,绘制图纸的过程就像在破解一个个历史谜团。
明代葫芦窑是第一个被成功“解密”的古窑。文献中只有零星记载,《南窑笔记》中描述其“窑形似卧地葫芦,前大后小,如育婴儿鼎器也”,宋应星《天工开物》中则有一张极其简单的示意图。但仅凭这些,葫芦窑是无法实现复建复烧的。
2010年,16名专家赴湖田古瓷窑址、御窑厂遗址和丽阳乡瓷器山明代窑址实地考察了明代葫芦窑窑炉遗存残体,在此基础上绘制图纸,历经十余次集体论证,营造施工图才最终确定下来。“有了图纸,还要和营造技艺结合起来。如同制瓷72道工序,挛窑同样是门技术活,一个环节出错可能导致整个窑炉的营造失败。”周荣林回忆说,当时请了景德镇传统瓷窑作坊营造技艺传承人余云山来挛窑,使用的窑砖和挛窑泥均为传统材料。
余云山陆续还参与了元代馒头窑、宋代龙窑等古代瓷窑的挛窑工程。如今,老人已经离世,但他参与复建的古代瓷窑仍在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被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欣赏。景区每年都会选择部分古代瓷窑举行复烧仪式,而一睹历代瓷窑跨越时空“对话”的盛景也成为很多游客前来游玩的初衷。
“优秀的传统手工技艺要在生产中才能得到更好地保护。”周荣林说,历代瓷窑的窑火生生不息,瓷窑的营造技艺和烧成工艺也在动态生产中得到传承。(记者 袁慧晶、李嘉盈)
【1】【2】【3】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