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提速 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4/1/9 18:06:46 来源:人民邮电报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随着全球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企业数字化程度持续提升,企业间的联系与协作日益紧密,上下游数字化协同创新成为重要方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供应链业务融合不断深化,供随着全球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企业数字化程度持续提升,企业间的联系与协作日益紧密,上下游数字化协同创新成为重要方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供应链业务融合不断深化,供应链协同从简单线性关系走向多主体的复杂网状关系,智慧供应链、智能工厂网络、社会化协同研发等供应链数字化组织新模式开始普及,推动产业组织深度调整。
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是全球共识
当前,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成为大势所趋,发达国家从政府到产业界均加快布局供应链数字化相关技术服务和创新模式。《2023年制造企业供应链发展调研分析报告》显示,供应链数字化成为企业供应链持续变革升级的重要支撑,统计显示,已有约38%的企业制定了供应链数字化战略,并加大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投入。
在国家举措方面,发达国家将供应链数字化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体系化布局数据流通、技术创新和监测预警。在数据流通上,以政策为牵引推动重要领域供应链数据的流通共享,并加快产业化应用落地。如美国在《建立弹性供应链、重振美国制造业及促进广泛增长》中提出,推动芯片、医药、能源、材料行业共享物流、产品等数据,提升供应链整体运行效率。白宫政府主导搭建了物流信息交换平台,推动货运企业、码头等共享数据,提升物流效率,截至目前已有56家企业加入。在技术创新上,通过国家资金支持开展系统攻关,打造新型供应链的技术产业体系。如新加坡科技研究局投入1800万新元制定供应链4.0计划,并围绕供应链互操作平台、数据驱动的供应链优化、智能仓储与新一代物流开展技术攻关。在监测预警上,加快开展产业链供应链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如欧委会在2023年推出半导体供应链的监测预警系统,使决策者能及时获取来自企业的信息,从而提高供应链透明度和应对潜在中断的弹性。
在行业应用方面,产业界持续开展供应链新模式新业态探索,逐渐形成网络化、智能化的供应链组织方式,构建了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新格局。一方面,龙头企业主导建设大范围协同、智能化决策的供应链网络,并强化标准输出带动上下游转型升级。如梅赛德斯-奔驰与微软合作打造MO360供应链平台,将全球30家乘用车工厂连接到微软云,提高供应链透明度和可预测性,以便快速识别潜在瓶颈,并在全球范围内动态配置产能。上汽集团打造领飞SaaS平台支撑供应商协同,已面向近800家供应商推广协同应用。另一方面,产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以订单牵引中小企业加快供应链业务环节数字化转型,并实现新的业务增长。如Fashinza平台以订单为牵引带动纺织服装行业中小企业部署SaaS化应用,并依托平台实现纺织产业链产能和订单最优匹配,已接入约250家工厂,面向美国、印度、阿联酋等多国的品牌商提供服务。Macrofab打造电子协同制造平台,已接入北美约100家工厂,2022年平台出货量同比增长了275%。
在支撑产业创新方面,供应链数字化的技术产品呈现出集成化、超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趋势。在集成化上,构建端到端集成能力仍是目前首要关注方向,头部厂商加快布局。如SAP打通供应链设计、计划、制造、交付全环节,打造D2O(Design to Operate)解决方案,构建供应链全链条支撑能力。在超自动化上,加快探索多类技术组合实现超自动化,提高供应链运行效率。如LOG-NET发布第9版供应链自动化平台,将机器学习、机器人流程自动化、业务知识等相结合,提高供应链业务执行效率。在智能化上,仍以传统机器学习为主,大模型技术加快融入,有望带来工作方式与行业格局的潜在巨变。如o9、Blue Yonder等企业在需求预测、生产排程等领域融入传统机器学习,提升供应链智能决策水平。Salesforce、SAP、Oracle等头部企业加快大模型技术与供应链的融合创新,已实现物流、销售等领域点状应用突破。
多措并举助推我国供应链数字化
近年来,我国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步伐明显加快。一大批龙头企业加快创新应用探索,并将成熟供应链管理能力赋能上下游,打造共赢生态。支撑技术产业布局加快,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工业领域供应链数字化服务市场近三年复合增速约为20%。
从政府监管来看,多地积极开展基于产业协同平台的监测治理探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当前,各地通过产业大脑建设强化龙头企业对上下游的带动能力,推动供应链上下游高效协同,并支撑政府开展产业链动态监测与治理。据不完全统计,已有产业大脑试点100多个,行业分布广泛。如乐清打造智能电气产业大脑,归集国内电气产业链企业超10万家,对产业链运行进行常态化监测分析,支撑政府摸清电气产业现状并规划产业链发展方向。
从产业创新探索来看,头部企业积极探索智能化、网络化供应链建设,初显国际领先水平。联想搭建供应链智能控制塔,支撑供应链内外部系统数据的实时连接,订单决策时间缩短50%~60%,供应链相关业务决策时间缩短50%~60%,在Gartner 2023全球供应链TOP25中排名第八。希音基于消费者资源积累,并利用自研的智能化协同管理系统,对协同工厂进行数字化改造,打造“小单快返”模式,敏捷响应消费者个性需求,在海外快速崛起,在《2023全球独角兽榜》中以4500亿元的估值位列全球第四大独角兽企业,仅次于字节跳动、SpaceX、蚂蚁集团。
从技术产业发展来看,初步形成完整的技术产业体系,在重点领域取得一定突破。在国内市场牵引下,围绕供应链计划、采购、生产、运输等环节,形成了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服务商。其中,供应链计划领域近年来发展迅速,涌现出了众多技术实力强劲的新兴服务商。IDC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供应链计划及APS解决方案市场份额TOP8中有6家中国企业。细分领域服务商已显现出不亚于国外头部企业的技术实力,如谷斗科技自研了高性能响应式计算技术,经测算,同等量级供应链规划问题求解时间远短于Blue Yonder。
但总体来看,我国供应链数字化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还面临三大挑战。一是供应链数据流通共享意愿低,企业出于成本、隐私、价值等因素综合考虑,数据共享意愿不足。二是流通规则和标准体系建设仍不完善,企业、行业对业务数据界定口径不一致、数据规范不统一,导致供应链数据流通不畅。三是核心软件支撑能力不足,我国供应链管理软件发展起步晚,工业经验和技术算法积淀不足,产品还不能满足全行业应用需求。
从全球发展来看,供应链数字化在应用模式、技术体系等方面呈现重大创新和发展趋势,可能深刻影响和改变产业组织模式。而我国制造业数量多、产业链供应链相对完整、数字经济创新活跃,有望通过供应链数字化建设加快产业创新升级。展望未来,应着力推进三个方面的发展。一是加强国家顶层设计,体系化布局供应链数字化的资金投入和建设模式,建设国家层面的多层级产业链供应链监测体系,建立供应链数据流通规范,促进行业数据流通共享。二是以试点示范方式打造一批供应链数字化的创新应用模式,推动“工业互联网+供应链数字化”融合发展,尤其鼓励大企业通过供应链数字化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实现工业互联网规模化推广。三是强化供应链数字化关键技术产品突破,以场景开放加快技术攻关、产品开发和产业培育,建立以供应链数字化应用为牵引的产品体系。(洪雅兰)
转自:人民邮电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