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带一路”背景之下 中国需要怎样的港口?
2015/8/27 8:32:47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 自2008年爆发环球金融危机以来,欧美经济一直乏力,国际贸易增长速度持续减缓的情况下,全球航运版图发生变化。无论从三大航运板块中的集装箱、干散货,还是液体散货自2008年爆发环球金融危机以来,欧美经济一直乏力,国际贸易增长速度持续减缓的情况下,全球航运版图发生变化。无论从三大航运板块中的集装箱、干散货,还是液体散货中任何一项来看,都显示出世界航运的重心开始出现由西方向东方移动的趋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并按照“一带一路”愿景和规划提出要重点推进口岸基础设施、陆水联运、推进港口合作,增加海上航线和班次以及加强海上物流信息化合作等内容。这不仅将激活、扩大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港口的贸易和合作,也将激励中国沿海地区的各大港口加紧建设,争取成为新的国际航运中心、新的国际航运中转中心。
当然,所谓罗马不是一天就建成的,中国的港口要发展成为新的国际航运中心,也要面临诸多挑战。中国各大港口想要增加港口的国际竞争力,可以研究、借鉴香港、伦敦、新加坡以及荷兰的鹿特丹港这三个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经验,在信息化、多元化、个性化这三个化上面多下工夫。
在信息化方面,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多数是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涵盖的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沿线国家这么庞大的经济规模、活跃的经济发展态势,未来不但将产生巨大的货运需求、仓储物流需求、国际采购需求、分销和配送需求、国际中转需求,也将产生巨大的检测和售后服务维修需求、商品展示需求、产品研发和加工制造等港口功能需求。
未来如此多、如此复杂的需求,将促使中国沿海的各大港口走向信息化、智能化进程,以提升货运容纳能力和效率、港口运营管理能力,主动应对日益提升的客户需求,提高自身竞争力。而且,各大港口要从过去传统业务向贸易加工保税综合物流服务转型,与之相对应的信息化服务能力要求也将水涨船高。
对此,香港的港口发展信息化,形成信息化、智能化、最优化的国际现代港口的经验,值得中国各大港口借鉴。近年来,香港面对中国内地、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港口的竞争,若只是盲目地扩建港口或配套措施,只会陷入重复投资和恶性竞争,对香港既有的优势甚为不利。
面对四方八方的竞争,香港的港口首先采取先进的信息化系统,除了推出香港首个为航运业提供一站式电子商贸平台的网站外,还推行数码贸易运输网络系统(DTTN),利用现代物流技术和电子信息管理技术,为产品创造空间和时间价值,减少积压资金,降低配送和仓储成本,把供应链管理、电子商贸、及时供货和零库存等概念联系在一起。
此外,香港的港口也新建有新兴的仓储管理系统、零售管理系统及全球追踪系统,加强对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管理,使整个供应链更有效率。
由于香港港口的信息化系统,不但为各大进出口贸易公司、各大工厂、海外买家和采购商,提供统一的电子贸易平台,也为这些公司提供非常便利的条件,这提供了投资者对香港的信心,也进一步增强香港在亚洲各大港口的竞争力,有助于香港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
中国内地的港口可以考虑香港的港口发展经验,加快建设智能化、信息化,实现供应链上的各种资源、各个参与者能够无缝对接,以此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在多元化方面,中国沿海地区的港口,要突破以推高装卸数量来竞争的思维,要转向航运金融、海事资产管理等高增值服务发展。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