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循环格局下我国农业产业面临新机遇
2020/10/19 10:37:17 来源:金融时报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近日,阿里巴巴国际站发布的《2020年中国农产品行业进出口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指出,加入WTO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总体上呈现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增长速度多保持个位数增长,农近日,阿里巴巴国际站发布的《2020年中国农产品行业进出口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指出,加入WTO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总体上呈现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增长速度多保持个位数增长,农产品出口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与此同时,我国也是世界农产品进口大国,主要进口农产品包括大豆、乳品、牛肉、葡萄酒等,较高程度依赖进口。近年来,我国农业产业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在2015年至2019年,农产品贸易逆差整体呈上升趋势;直至2019年,相应的贸易逆差达到712.8亿美元,同比增长24.2%。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被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两年后的2018年,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在关于构建现代农业体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情况的报告中提出,经过两年农业结构调整,我国农产品供给结构逐步调优,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明显增加,但一般的低端产品供给仍然偏多,农产品供需结构性失衡仍然存在,同时农业质量效益仍然不高。从需求端看,消费分层的基础上,消费升级在真实发生,特别是年轻一代群体对农产品口感和品质更为关注。而在供给端,我国并不缺少生产优质农产品的主体,但除了少数拥有自有品牌或者生产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农产品的经营主体之外,多数绿色优质农产品更倾向于外销;而在生产环节中占比较大的中小农户,其对生产和质量把控较为随意,中低端农产品供给较多,造成了我国农产品供需不匹配的现象。
在供需结构性不平衡的背后,深层次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分散种植的盲目性。根据农业农村部统计数据,截至2016年底, 我国经营规模在50亩以下的农户有近2.6亿户, 占农户总数的97%, 经营的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82%, 户均耕地面积5亩左右。一般性的农业生产周期都在3年以内,农户在较大的灵活性下可以进行生产调整,但也很容易非理性地被市场变化影响而改变种植的产品或品种,进而造成农产品及相关产品的价格和质量波动。其次,流通体系的不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阻隔了市场需求的反馈。一方面,我国农业产业一直存在精深加工不足、产业链条短、三产业融合不紧等问题,农产品生产在当地往往没有足够的下游产业和相对高质量的流通体系对接,导致市场对农产品品种、特性的要求很难回馈给生产主体;另一方面,受到过去农业产业低质效印象的影响,国内部分农产品批发市场还是更关注价格,价格发现机制较弱造成高质量农产品在国内市场不容易获得认同,只得探索国外市场。再次,普遍存在于其他产业链中的核心技术等“卡脖子”问题同样出现在农业产业,特别是种苗研发、农产品精加工等技术仍未被掌握,这也在较大程度上降低了国内农业生产者提升质量的可能。
据了解,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发影响,不少从事农产品出口的生产经营主体都受到了影响。由于对海外疫情防控的不确定性,其中不少主体选择了外需转内需,以获得持续经营的可能。客观上,这也为我国的农业产业提供了一次很好的重新审视内需的机会。从短期来看,外需转内需是生产经营主体必须经历的,而从长远看,我国的农业产业还是要从研发、生产、流通等环节进行改善,通过优质主体和地区的带动作用,引导农业产业参与者完成升级,以缓解国内农产品供需结构不合理现状,并进一步融通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形成双循环格局。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中国住房租赁市场重在建章立制、租购并举
- 下一篇:10月下旬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或上调
-
- 直达16个行业